元宵

建安十四年正月十五

夏口

城中四处张灯结彩,仍旧留着过年喜庆氛围的余韵。

由于赤壁之战的大胜,刘备算是过上了个好年。正值上元节,他于城中大摆宴席,邀请所有将士共同庆祝这元宵佳节。

宴上,刘备坐于前,举起酒杯,言道:

“既是佳节,大家便要多饮几杯。备当先饮此杯,愿各位将士们能继续为复兴汉室之大业效力。”说罢,他便饮下杯中之酒。

座下之人皆同他一起饮酒。

鼓乐声响起,宴中舞女翩翩起舞,极为热闹。

吵闹声中,姜维又饮了一杯。他抬头望着众人饮酒作乐的热闹场景,心中思绪复杂,不知该是感慨,还是苦笑。

四处望了望,竟没发现那爱凑热闹的小姑娘。

他且慢慢放下酒杯,不自觉地瞥了一眼旁边的诸葛亮,还是没忍住,悄然凑上去,问道:

“诸葛先生,时姑娘怎么没来?”

一听此言,诸葛亮顿时侧目去看他,眼中不乏探寻之意。

“伯约不知,阿玉从小有二节不过,一为七夕,二为上元。”诸葛亮放下酒杯,拿起羽扇摇了摇,垂下眼睛,像是在回忆些什么。

“…这是为何?”姜维更凑近了些。

“许是在祭奠一些重要的人吧...”诸葛亮又转头瞧他,轻笑一声,“伯约如此关心阿玉?我怎么听说你们二人自赤壁战后都未曾来往,像是吵架了?”

姜维悻悻地退了回去,垂首不语。

若不是那小姑娘处处试探,他又何必要逃避她呢?

也不知那时玉是如何看出了端倪,竟似是勘破了他重生之事,每句话都带着言外之意。

莫非真的要和她挑明吗?

姜维握紧手中酒杯,心中纠结不已。

见他纠结之状,诸葛亮倒是更好奇了,随口说道:“伯约要是想见阿玉,可去那后山上寻一寻。上元节时,阿玉总爱往那没人去的地方躲。”

姜维低下头,思索了许久,终于放下手中酒杯,于热闹声中悄然退场。

==

月明星稀,后山上绿树成荫,枝繁叶茂。月光大片洒落,透过树叶照在地上形成斑斑光点。

姜维拿了件黑色披风,一个人在荒无人烟的树林中四处观望。

荒郊野岭,周围冷清的很,刚下了场大雨,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味道。

他心中不由得多了几分担忧,加快了脚步,继续往山上走,恍然间听见一阵悠扬的竹笛声。

这笛声伴着风声,一起一伏,或抑或扬,由远至近轻轻飘过耳际。绵延回响,如泣如诉,萦绕着无限的遐思与牵念,教听者心下不由一阵悲伤。

倒是没听过的曲子。

姜维蹙眉,又往深林中去寻,就瞧见不远处的一棵青松下坐着一个姑娘。她垂着眼,手中一支竹笛,脸上是几分落寞的神色。

再仔细一看,果然是时玉。

这小姑娘大晚上的,跑深山里来吹笛子,真是奇了怪了。

他走上前去。

时玉一抬头,发现眼前忽地多了一个人,被吓的一个激灵。定睛一瞧,才发现是个熟悉的身影。

——“你怎么走路没声音啊?”她不禁埋怨道,安抚了下自己的心脏处。

“是姑娘太投入了,没注意罢了。”姜维又走进了些,高大的身影挡住了月光,在地上投出长长的影子。

背着光,连脸都要看不清了。

“老是姑娘、姑娘的喊,莫非我是没有名字吗?”时玉佯怒道,心情还未平复,赶紧抬手擦了擦脸颊上的泪痕,低下头不想让他看到自己发红的眼睛。

但这个细节哪里能逃过姜维的眼睛,他眼睛轻眯,问道:“姑娘可是哭过?”

“都说了我有名字。”时玉转过头,故意不去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