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箭

姜维依然规矩地行礼后,走到琴前,双手抚上琴弦。

很久没抚过琴,他自觉手艺有些生疏,但琴声一出,在座便知方才所言不过谦虚。

这琴声叮咚,妙韵天成,曲虽哀伤,却仿若万壑松般,孤寂却依旧傲立于山峦峰顶。时玉微微怔住,除了听诸葛亮抚琴之外,她还未曾再遇到过能弹出如此佳音之人。

姜维,他倒是......

时玉忍不住又多喝了几杯,却在继续倒酒时,被一柄羽扇盖住了酒盏。

她侧头,看到诸葛亮一脸的复杂。正想开口,就瞧见鲁子敬按住了姜维抚琴的手,一脸的焦虑:“姜公子,别弹了,快劝劝这孔明吧。”

时玉不乐意了,她还没欣赏完呢,趁着酒劲,她上前把子敬拉了回来,长言道:

“子敬无需担心,且听我吟诗一首,为足下缓解心焦——”

她也跟着船舱摇晃,一只羽箭透过舱门射了进来,正好擦过她的小腿旁。

那琴音瞬间停下来了。

“鸟栖鱼不动,月照夜江深。

身外都无事,舟中只有琴。”她瞟了一眼伯约。

“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

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

时玉念完,顺便拍了拍鲁子敬的肩膀,以表安慰。

可这鲁肃实在没有听诗听琴的心情,焦虑不减,又感无语。

“时姑娘——,”他无奈皱眉,“我素知时姑娘擅长作诗,可眼下情势危急,还是等回去以后在下再慢慢欣赏可否?”

诸葛亮笑了下,悠闲地坐着,给自己又斟了一碗酒,好不自在。他脸上似带醉意,抬眼瞧了下对面,对姜维说道:“继续。”

姜维顿了下,又继续抚弦。

这船身越来越不稳,随着箭越来越多,感觉往水里沉了些。鲁肃只想叫人赶紧开回去,可再看其他三人,一个半躺着喝酒,一个沉迷弹琴,还有一个困得快睡着的姑娘,这一家子真的是...

鲁肃抬手用袖擦了擦额头渗出的汗。

又过了一会儿,调转船身后,看这箭差不多了,诸葛亮才叫人返回。

上岸后,时玉再一回头,瞧这二十多只草船上密密麻麻的全是羽箭,不禁感叹的摇摇头,心道诸葛孔明真乃神人,能想出如此之计。

鲁肃见状,也长叹一口气,颇为佩服地给诸葛亮行了个拱手礼。

原先只从众人口中听过丞相草船借箭之事,如今亲眼所见,姜维也心中为之一颤,他抬眼望去,江风拂过水面,晨曦刚刚破晓,一切都仿若梦一样。

——“伯约?”时玉见他发愣,唤了他一声。

姜维这才回过神,发现诸葛亮也在前方停步,侧头望着他。

他连忙跟了上去。

几人于江边收箭,送与那周公瑾。

周公瑾见状,竟也轻笑一声,似乎也没想到。

“孔明先生神机妙算,在下佩服。”周瑜也垂首行礼,神情不明,但也看得出多为真心。

诸葛亮眼睛一瞥,似乎想到什么,也回礼道:“都督过誉了,不过,此计并非我想出,乃是这位姜小公子的主意。”

“哦?”周瑜微眯眼睛,想到这些日子姜维天天在自己面前装的还真像回事,自己居然真的以为他愿意留于江东,而那日的剑舞不过是为了博得诸葛家这只小狐狸的好感...

如今看来,他也和诸葛亮没什么不同,倒也和那时玉挺配,一家子的狐狸!

“姜公子,孔明先生,请帐中议事吧。”周瑜抬手。

姜维和诸葛亮回礼,皆回头看了眼时玉,而后者心中明了,正打算行礼后先行回去,却被人叫住——

“时姑娘,不如一起进来吧,想必时姑娘也定有妙计。”周瑜忽然开口。

时玉愣了几秒,连忙跟了上去。

没想到大都督人还是很好的,就是这声音像是从牙间磨出的一般。

我得罪他了吗?

时玉莫名其妙的想。

作者有话要说:迫害子敬日常任务(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