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箭

两人没能再多言,并肩一起走向了鲁肃和诸葛亮。

“姜小公子,时...时姑娘。”鲁肃也抬手行礼,只是侧头避开了时玉的目光。

时玉憋着笑,也回了礼。

这时,一小童上前报道:“先生,时辰已到。”

“恩。”诸葛亮点点头,又对众人道,“各位,请上船吧。”

鲁肃还不知将发生什么,以为只是江上泛舟,便欣然登上了船,其余三人各怀心事,皆不言语。

船厢中已布置好了酒菜,而桌案旁便是一张古琴。

鲁肃为了避嫌,特意占了孔明旁边的位置,而姜维便只好坐在了时玉旁边。诸葛亮拿起木杓,想为其余三人斟酒,却被姜维抢先了一步:

“先生,还是我来吧。”

他态度谦恭,微微欠身。

诸葛亮抬眸瞧了他一眼,心下有了定数,便顺水推舟让他去了,自己又坐了回来。

看到此状,鲁肃心中也有些讶异。他曾于周公瑾帐中见过几回这位姜伯约,听到他与公瑾谈论一些天下之事,颇有见解,且谈笑之间,能退能进,既展露锋芒,又懂善刀而藏之。

可如今于孔明面前,却谦逊恭敬,仿若后生之于师长。

看来公瑾所料没错,这姜维确实有心归于刘家。

船行于江上,微微晃动,一夜未睡的时玉甚至要打起了瞌睡,也不知自己跟过来作甚,要陪这群不爱惜身体的家伙们一起熬夜。一个个的,最后都一身病,全都是累出来的!

她微闭双眼,心中叹气。

——“先生,已经接近曹军大寨了。”这时,外面的童子来报。

诸葛亮满意地点点头,安排他们去擂鼓呐喊,又见时玉一脸困意。

可鲁肃却不能如此淡定了,一听到“曹军大寨”几个字,顿时大惊,赶忙站起来质问诸葛亮,可后者只是抚须笑笑,吩咐道:

“子敬莫急,且叫阿玉为你抚上一曲,”他挑眉,“我们阿玉的琴声可是千里挑一,万里难寻呦!”

时玉忽地睁眼,无语地瞪了一眼自家兄长。

她自小就弹不好这古琴,并非不爱,只是真的没那个天分,毕竟她竹笛吹得一绝,但琴瑟皆不擅长。

这孔明,非得让她出这个糗。

她不愉地想站起来,又被惊慌的子敬按了回去:“我此刻已无心听姑娘乱弹。孔明先生,我们还是速速回去吧!我鲁子敬就是拼上这条命,也会定保先生平安。”

诸葛亮又上前赶紧将子敬拉回来,拦住他。

“欸,子敬,不要担心,阿玉自幼跟我学习琴艺,定会叫先生‘大开眼界’的。”说罢,赶忙用眼神示意时玉去。

无奈地摇摇头,时玉又一次打算站起来。

而此时,船外已开始下起了箭雨,箭头深深扎入稻草和船身上,由于只有一面受箭,这船已无法保持平衡,在江面上来回摇晃。

时玉一个没站稳,瞬间跌坐回去。

见此,姜维连忙想上去扶她,不料人直接跌入了自己怀中。

他怕小姑娘摔着,没敢放手,但自己手掌已不知该往何处放了。

时玉也吓了一跳,但跌进姜维怀抱这件事绝对比摔倒还要“可怕”。

她的脸庞靠近姜维的胸膛,能感受到一股温热,亦能听到心脏怦怦直跳的声音,就是不知道这声是她自己的,还是姜维的。

她想,原来冷冰冰的姜小维,胸口也是热的啊。

然而,看到两人搂搂抱抱的诸葛亮,心情并不太美丽。他故意大声咳嗽了一下,试图提醒他们。

姜维先是反应过来,往后退了些。时玉也低下头,红着脸,懵懵懂懂地从人家怀里退出来。

她又迷糊地站起来,想去弹琴,却被姜维按住了手。

“在下亦略懂琴艺,可为子敬先生抚上一曲。”他如此言道。

鲁子敬根本不在乎谁去弹着个琴,难道在场之人竟除了弹琴,就没有别的在意之事了吗?

“各位,我说,船外不远便是曹营,”他一边站着跟着船晃,一边劝说,“还是快快回到柴桑,否则曹操一出兵,大家岂不是都要命丧于此?”

他身旁的诸葛亮却是盯着姜维看,又拿羽扇按住了子敬,眼睛微眯,说道:

“好啊,既然伯约有此等兴致,不若来一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