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吃亏是福

要知道前一个华国首日票房纪录,还是《1951》保持的7500万,就连之后的《潘多拉》都没能打破,尽管总票房《潘多拉》后来居上破了15亿。

初三终于正常了一点,掉下1亿报收8900万。

两年半的时间过去,华国影院和银幕数都有大幅增长,还多了3D影院的票价增幅,这一纪录依旧没能被打破。

毕竟只是想看,相当于捧了個人场,都是虚的。

初二小幅逆跌,1.15亿。

各方评论众说纷纭,各路专家指点江山,共同助推《木兰》成为开年热词,即便长假过去进入工作日,《木兰》的势头依旧充满着勃勃生机。

当初《1951》的宣发,陈一鸣试映、预售、票补三管齐下,才造就了首日7500万,首周末1.55亿的票房奇迹。

长假过去,《木兰》连同试映期间的总票房已经突破7亿,各方预测都认定未来必将打破《潘多拉》的纪录,重新夺回华国票房榜首。

用央视新闻里的话讲,就是《木兰》赶上了拖家带口出门游玩的过年新风尚。

对电影和陈一鸣本人的种种微词,在诸多有心无心的推波助澜之下,也逐渐扩散蔓延开来。

2月19号,路演来到西京,陈一鸣接受当地电视台采访。

“陈导,蒋帅导演曾发表评论,认为《木兰》是一部中庸之作,不在于手法,而源于定位,对此您作何评价?”

<div class="contentadv"> 蒋胖子的发言是这两天的热门话题,这厮看似持论中正煞有介事,但脱不开硬蹭热度哗众取宠的嫌疑,被陈一鸣的粉丝喷得狗血淋头。

不过他的话还是颇受影评人赞许的,毕竟他说的是中庸而不是平庸,谈的是定位而不是技法,主题先行将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深得辩论之道。

实话实说,蒋胖子的评论还真不太好反驳,人家已经给陈一鸣留面子了,事实上说《木兰》平庸的也大有人在,说穿了不就是用好莱坞商业电影的那些套路各种因式分解么。

对此陈一鸣也不能不承认,拍摄时的诚意满满,掩盖不了电影立意的功利色彩,这就是一部商业大片。

陈一鸣故作思索片刻,才掏出早就想好的答案。

“电影这东西见仁见智,拍完之后就跟我这个导演无关了,因此我尊重每一个观众评价电影的权利,毕竟人家花钱买了票。

不过蒋老师的评价已经超乎电影本身,涉及到对我本人主观动机的猜测,那我就有话可说了。

我不知道蒋导话里的定位指的是什么,于我而言一个导演对自己作品的定位大抵有两种。

一种是自己想拍的,一种则是受人之托,陈一鸣的电影都是第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