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拍出三层师徒的暗示出来,并没有突破原来的剧情框架,陈一鸣也就没有发表意见。
又拍了一条,王威略带迟疑地喊出了那声“过!”
顶头上司陈监制没有发话,王威信心倍增。
他这下子才算是彻底放开,在片场内跑前跑后,恢复了之前“无事忙”的第一副导气象。
接下来代替木兰统领唐军斥候部队的聂元登场,汇报最新的侦查情报。
三人结合着舆图和沙盘的特写镜头,选定了决战战场,并向观众交待了唐军在最终决战中的战役布置。
唐军将主动出击,与越过哈密继续东进的贺鲁大军相向而行,在鹰莎川一带摆开阵势。
骑队、步军沿疏勒河谷南北分置,萧嗣业统领四千步军据守南侧山头,顶住贺鲁大军的第一波攻势。
苏定方则率领骑兵在北山驻扎,以分贺鲁兵势。
待贺鲁军步队久攻不下丧失进攻动能之后,唐骑一举扑下,绕背攻击贺鲁军主力。
一旦唐军步营腾出手来,即可与唐军骑队一起夹攻贺鲁中军,将其驱赶至鹰莎川河岸,围而歼之。
汪劲松大手按在舆图上那条河流的大拐弯处,沉声说道,“近日连降大雨,鹰莎川水位大涨,此天助我也。
扫除我朝西北边患,在此一战!”
说起来,敦煌的这场久违的大雨还真是恰到好处,省了陈一鸣安排洒水车“人工降雨”的麻烦。
<div class="contentadv"> 淅淅沥沥的雨声之中,打狗入河杈的计策就此确定,应时应景。
大战思良将,萧嗣业统御步营,骑队却乏人主持,三人不由得同时想到远在长安城的木兰。
聂元主动请缨,话音未落,郁南大步走入节堂。
镜头结束于聂元的神色激荡,以及古越河与汪劲松的相视一笑。
王威过了两天导演瘾,隔天换到李准上阵,拍摄对手阵营余荣光、秦芷蕾与张毅的内景营帐戏。
唐军侧定计完毕,西突厥这边当然也要给观众一些提示。
这场戏更加简略,主要是侧面烘托一下贺鲁的“内忧外患”,印证苏定方对西突厥一方的战略判断。
三天内景戏拍完,敦煌周边云收雨歇,再度进入黄沙漫天的春夏之交。
剧组重新出发,来到第四处外景地,拍摄木兰统帅唐军冲下北山,击破贺鲁监视部队的骑战戏。
难点依旧是不听话的马儿,因为这次又是几百匹奔马的大场面。
有了皇城镇的经验,崔放的运镜更加简练直接,最困难的全景镜头,只花了一天半的时间即告完成。
反倒是随后补拍的特写镜头,因为风沙的原因进度迟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