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故事感 无穷尽

脸型瘦削,鼻梁高挺,轮廓清晰,眼神又自带一丝倔强,完美的少年感。

王小刚在《大地震》里主要突出张子风的前两点,陈一鸣则重点利用第一和第三点。

陶奕西则是陈一鸣从央视少儿艺术团淘来的优等生,小姑娘看上去一团孩气,但是已经主演过《红楼梦》与《白蛇传》两部大戏了。

当然,都是小孩演大戏的少儿版。

身架、台词、表情都可圈可点,且经受过实践检验,扮演“少有大志”的儿童版武则天,已经够用了。

另外七八个十四五岁的少年,都是来自魔都戏曲学校的学员,负责扮演小木兰的同乡跟班。

10月9日天还没亮,陈一鸣一行人领着张子风和陶奕西来到胡杨林,试拍几条特写。

早晨6点半,第一缕光线从地平线挣脱而出,柔和地打在胡杨林的树冠上。

路平开启发烟罐,白色的烟雾混杂着即将褪去的雾气,渐渐弥散在林间。

雾气吸收掉多余的光谱,把折射进来的光线过滤成浅黄色,在镜头下呈现出一股暖洋洋的氛围。

张子风站在一棵胡杨树后,探出大半个脑袋。

自然光线斜向下打在张子风的额头上,在鼻子下缘留下一道浅浅的斜着向右拉长的阴影。

王礼荥提前安排助手在侧前方3步远的距离打出一组5盏灯,通过遮光板反射补光,给张子风的脖子和下巴提升亮度,弥补自然光入射角过低造成的色差。

拍完张子风的特写,换机位拍树林边缘陶奕西的特写。

这里的光线略显驳杂,王老爷子的布光时间更长,等到准备完毕,已经过去半个小时了。

阳光入射角变了,机位也得跟着变,机位变了布光又要跟着调整,改来改去无穷尽也。

赶在光线不合要求的最后时限,陶奕西的特写试拍勉强完成,今天的任务算是完成了一半。

只有晚上传回来的已调色素材符合要求,才算是功成圆满。

而两个小姑娘实地一走戏,也让陈一鸣发现了一个之前忽略的问题。

那就是作为替身的王威比小姑娘高出一大截,这个问题原本不算致命,但是叠加日出光线的低角度之后,原本的机位和打光方案,损失了过多的冗余度。

总结一下,就是PPT还得继续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