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成长 有毒

面试当天,刘跟着他的表哥,也是六个学生之一,来试镜现场看热闹,然后刚好被我捡到。”

克罗艾听完翻译之后也跟着哈哈大笑,显然她确实认为这是陈一鸣在编造某种“传奇”。

她继续追问,“我们都知道,能在欧洲三大奖中引发热议的20岁以下演员,基本都具备某种本色出演的特质,而你选择了一个本性并非木讷而是恰恰相反的演员,因为什么?

你相信他去乡村生活一段时间之后,就会本性大变吗?”

陈一鸣坦诚地答道,“华国有句俗语,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人怎么可能换个环境就性情大变呢?

如果这种情况真的发生,那么只有一个可能,就是你我以为的本性,并不是真的本性。”

克罗艾接口道,“本我、自我和超我是吗?”

陈一鸣摇头,“到不了那个形而上的层次,我只是觉得一个人的本性会比较复杂,单一的标签难以概括而已。

比如刘,我选择他做主演,除了年龄、外形合适以外,只是因为偶然之下看到了他发呆的样子。

木讷并不是主角的固有标签,这取决于刘体验生活之后呈现出来的状态,也许是开朗活泼,也许是调皮捣蛋,也许是其他的什么。

他进入剧组的时候是什么样子,主角就可以是什么样子。这是我的故事,我当然可以随时对之做出调整。”

克罗艾张大了嘴巴,这个回答显然令她很惊讶。

“陈,我可不可以认为,你是看人编故事,而不是编好故事再找演员?”

陈一鸣点了点头,“确实如此,电影本来就不是导演和编剧一家的事,演员是非常重要的创作者,毕竟第一时间给观众施加观感的是他们。

此外,摄影、灯光、录音以及后期工种,同样是电影的创作者,某种情况下其重要性可能比导演、编剧以及演员更高一些。

<div class="contentadv"> 我相信看过《1951》的观众,都会对里面的运镜印象深刻。

那是摄影师与演员的共同创造,我这个导演的作用是给他们打辅助,单论存在的价值,并不比镜头旁边的录音杆更多一些。”

陈一鸣的话引发了克罗艾的共鸣,她大点其头,“是的是的,穿越毒气的那场戏,我至今回想起来还是觉得不可思议,刘的表演确实精彩,但镜头的贴切呈现更加令我痴迷。

很难相信,一场单一视角的独角戏,却有着一种美妙的韵律,就像是演奏家,牵引着我的情绪不断积蓄、累积、充实,直到烟消雾散那一刻彻底升华。”

……

在万里之外的魔都,米图此刻的情感并没有升华,她只觉得心里头堵得慌。

从火炮发射的段落开始,导演似乎是觉得前期铺垫已经到位,于是突然按下了加速键,开始疯狂地提进度。

甚至让米图有了应接不暇的错觉。

在迷宫般的炮阵地,侦查小组来的快打的快跑的更快,像是火燎屁股一样把节奏带得飞起。

结果就是,米图这个军盲根本没看明白这场战斗是怎么打的,乒乒乓乓一顿音效输出,就打完了。

土匪长相的侦查组长战斗作风也如同土匪,战友牺牲仿佛对他毫无触动,对战友遗体也不屑一顾,唯有引走炮击火线的举动,给他保留了那么一丝人民军队的风采。

然后又是如影随形的“吭吭吭”,“吭”得米图一度有了厌烦的情绪。

眼看着主角组即将逃出生天,米图也即将把情绪调整到位,眨个眼的功夫,参谋下线了!

什么鬼!这么草率的吗?

这算剧情杀吧?不然木小林才是跑在前头的那个,为什么触雷的不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