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海禁政策多年来一直限制着大明与海外的交流。
赵谦深知此事不可一蹴而就,他决定先取消海禁,开海通商,但考虑到整个大明的情况复杂。
目前只能先在金陵以及周边的地区进行尝试。
这个消息一经传出,瞬间在百姓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在金陵那热闹非凡的集市上,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议论纷纷。
一位做小生意的老者,他那满是皱纹的脸上带着兴奋的红晕,捋着胡须,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他声音略微颤抖地说道:“这可是个好消息,开海之后,咱们的货物就能卖到更远的地方,说不定能赚不少钱。”
“我这一辈子就盼着能把咱这金陵的丝绸、瓷器啥的卖到那些海外的国家去。”
“让他们也见识见识咱大明的好东西 ”
“我听说那些海外的人对咱们大明的丝绸简直是爱不释手。”
“要是能把丝绸运出去,那价钱肯定能翻好几番。”
旁边的年轻人也兴奋地附和道:“是啊,我听说海外有很多新奇的东西,到时候咱们也能见识见识了。”
然而,也有一部分百姓担忧不已。
一位渔夫皱着眉头,满脸的忧愁。他说道:“开海虽然好,但海上也有危险。”
“那些海盗会不会又回来?而且咱们从来没和外面的人打过交道,万一被欺负了可怎么办?”
“要是海上不太平,我这日子可就没法过了。”
"我听老一辈的人说,以前海上的海盗可凶残了,抢东西不说,还会杀人放火。"
"现在虽然海军把他们打压下去了,但是谁知道开海之后会发生什么?”
他的担忧也得到了一些人的认同.
一位老妇人点头说道:“是啊,这政策一变,谁知道会发生啥。”
“咱老百姓就想安安稳稳地过日子,这开海的事儿,变数太大了。”
“我听说那些海外的人长得都奇奇怪怪的,万一他们不怀好意,咱们可招架不住。”
“我还听说海外有些地方的人都不穿衣服,像野人一样。”
“这要是和他们打交道,会不会把咱们的风气都带坏了?”
被挂在城头上示众的朱允炆听到了这件事。
他冷哼一声,那声音中带着不屑与愤怒,提高了声音说道:“朱允熥这是不遵守皇爷爷立下的祖宗之法。”
“皇爷爷当年设立海禁,自有他的道理,那是为了防止海外蛮夷扰乱我大明安宁,保我大明子民不受外界侵扰。”
“朱允熥这小子如此轻易就更改,简直是大逆不道。”
“海禁政策就如同大明的一道坚固城墙,他现在却要拆毁这城墙,这是要把大明置于危险之地。”
“皇爷爷当年历经多少艰难险阻才建立起这海禁之策,就是为了让大明能够长治久安。”
“他朱允熥现在却视祖宗之法如无物,这是对皇爷爷的不敬,也是对大明的不负责任。”
方孝孺也在一旁附和,说:“此举实在是不妥,祖宗之法不可轻易更改。”
“海禁政策乃是太祖皇帝深思熟虑后定下的国策。”
“历经多年,一直保护着我大明的稳定。”
“如今贸然开海,谁也不知道这波澜会带来何种灾难。”
“海外之地,人心险恶,那些蛮夷之人唯利是图。”
“开海之后,到时候我大明的百姓、财富都会陷入危险之中。”
“应该以祖宗之法为尊,不可因一时的冲动而做出如此鲁莽的决定。”
齐泰接着说道:“是啊,琼王年轻气盛,可能没有考虑到这其中的利害关系。”
“这海禁一旦取消,各种未知的危险都会随之而来。”
“海上的海盗、倭寇虽然现在看似被压制,但开海之后,他们定会卷土重来。”
“而且那些海外国家的文化、风俗与我大明大相径庭。”
“一旦交融,恐怕会扰乱我大明子民的心智,破坏我大明的传统礼教。”
“我大明的子民一直遵循着祖宗传下来的礼教,安居乐业,如果被海外那些奇怪的风俗所影响,那后果不堪设想。”
“此举,无疑是在拿大明的根基冒险,这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黄子澄说道:“此举实在是莽撞至极。”
“海禁政策就如同我大明的根基之一,根基一动,整个大明都可能摇摇欲坠。”
“应该遵循太祖皇帝的遗训,守护好祖宗之法,而不是轻易地去破坏它。”
“只看到了开海可能带来的利益,却忽视了背后隐藏的巨大风险。”
正巧,朱允熥前来查看新城墙的修建进度。
他带着几个侍从,沿着城墙缓缓前行。
听到朱允炆等人的指责后,朱允熥缓缓开口。
“祖宗之法?哼!你倒是会拿祖宗之法来说事。”
“你以为祖宗之法就是一成不变的金科玉律吗?”
“你可知道,如今这海禁政策下,沿海地区已经是乌烟瘴气。”
他的目光从朱允炆身上移开,扫向一旁同样被吊着的方孝孺、齐泰、黄子澄,眼神中带着审视与轻蔑:
“你问问跟你一起吊着的方孝孺、齐泰、黄子澄,他们知不知道沿海地区官商勾结走私的事情?”
“这海禁政策,原本是为了保护大明,防止外敌入侵和内部混乱。”
“可如今,在沿海一带,那些贪婪的官员和唯利是图的不法商人,勾结在一起。”
“他们借着海禁的名义,在背地里干着见不得人的勾当。”
朱允熥的眼神变得更加犀利,“那些官员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走私的商人提供便利。”
“他们在港口安排自己的心腹,对那些装满违禁品的船只视而不见。”
“商人则将大明的珍贵物资,如丝绸、茶叶、瓷器等,偷偷运往海外。”
“这些物资本应通过正常的贸易为大明带来财富,却被他们中饱私囊。”
“而他们又把一些不该流入大明的东西带进来。”
“这些东西或许会扰乱大明的市场,或许会对大明子民的身心造成危害,可他们全然不顾,只想着从中牟取暴利。”
朱允熥顿了顿,像是要给他们一点时间去消化这些话。
然后眼神中带着一丝嘲讽,继续说道:“你再问问他们自己有没有参与其中。”
“那些人在背地里干的勾当,以为能瞒天过海,可朕早就有所察觉。”
“朕可不是那种被蒙在鼓里的昏君。”
“朕在沿海地区安插了不少眼线,他们看到的、听到的,都一一向朕汇报。”
“那些官员和商人以为自己做得天衣无缝,却不知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朕的掌握之中。”
“要不是我及时发现,处理了他们,那我大明朝才是真正的要完蛋!”
“到时候,这就是亡国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