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发现朱元璋假死!朱元璋:看他什么时候找到我

“朕的四叔如今遭受此等重创,朕定要为他报仇雪恨。”

“朕要让那些草原部落知道,我大明的威严如同巍峨高山,不容侵犯。”

“朕的子民不容他们欺凌,朕的疆土不容他们觊觎。”

他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那声音充满了威严与决心。

负责传旨的太监听到命令后,赶忙小步快跑至朱允熥跟前,恭敬地弯腰接过旨意。

接过旨意后,他又匆匆退下。

他的身影很快消失在大殿的尽头。

朱允熥继续说道:“给北平的蒋忠传令,让他率领海军直接从辽东地区登陆,与徐辉祖形成双面进攻之势。”

“要让那些草原势力腹背受敌,没有丝毫喘息的机会。”

就在这两道命令刚刚下达之时,赵谦急匆匆地走了进来。

他的脚步显得有些慌乱,眼神中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神情,既有紧张,又有一丝难以掩饰的震惊。

他一进大殿,第一句话就如同惊雷一般,把朱允熥惊住了。

“陛下,先帝可能没有死!”

他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在这安静的大殿里却如同炸雷一般,瞬间打破了原有的平静。

朱允熥瞪大了眼睛,眼睛里满是难以置信的神情。

他的身体不由自主地向前倾了一下,差点从龙椅上站起。

他沉默了许久,然后缓缓说道:“你且细细说来,那些可疑的线索是什么?”

赵谦恭敬的说道:“陛下,是这样的。”

“我们的情报组织在搜索各方情报的时候,偶然发现了一股极为特殊的锦衣卫势力。”

“他们的行动轨迹和任务安排与现有的任何势力都毫无关联。”

“臣当时就觉得此事极为蹊跷,臣思来想去,这股势力只能属于先帝。”

“先帝在世时,对锦衣卫的掌控那可是深入到了每一个角落。”

“先帝既然驾崩,他们留着也没用,所以有些锦衣卫投靠了藩王们。”

“但这些并不是那一部分。”

“因此臣大胆猜测,先帝并没有死,他或许还在暗中操控着一些事情。”

“这股神秘的锦衣卫势力,可能就是先帝还活着的一个重要证据。”

朱允熥听完后,眉头紧紧地皱在一起。

他深知这件事情的严重性,如果真如赵谦所言,那背后隐藏的事情可就太多了。

“这件事情非同小可,你务必全力去查清楚这件事。”

“不管用什么方法,一定要给朕一个确切的答案。”

如果皇爷爷真的没有死,那自己做的这些事岂不全都被他看到。

朱允熥坐在龙椅上,身体向后靠去。

他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他想起自己登基以来的种种举措。

他不知道朱元璋会是个什么想法,但他还是相信朱元璋会赞同他的做法。

毕竟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明的繁荣昌盛,为了让大明的江山更加稳固。

赵谦连忙应道:“陛下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

“臣愿以性命担保,一定不辜负陛下的期望。”

说完,他便恭敬地退下。

他深知这件事对大明,对陛下,对他们这些臣子来说多么的重要。

如果先帝真的没死,那如今整个大明的格局都要重新洗牌。

对于陛下来说,他的地位和权力也可能会受到极大的挑战。

先帝的威望在大明是无人能及的,如果先帝归来,陛下是否还能稳坐皇位,这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

金陵城外,宋忠恭敬地站在朱元璋面前,刚刚汇报完朱棣的情况。

朱元璋身上穿着朴素的衣物,但那股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王者之气却依旧难以掩饰。

他的面容虽然依旧带着威严,但眼神中却满是对朱棣的担心。

“希望老四能够安然无恙!”

就在这时,宋忠又接着说道:“陛下,还有一事要禀报。”

“手下们执行任务的时候被琼王殿下的手下发现了,琼王正在大力搜查。”

朱元璋听到这个消息,微微抬起头。

“看来允熥这孩子可能怀疑到朕没死了。”

“这孩子倒是敏锐,不过他要想查到朕的所在,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朕倒要看看允熥到底能不能查清楚,能不能找到朕。”

他的嘴角微微上扬,似乎带着一丝淡淡的期待,又像是对自己隐藏手段的自信。

朱元璋对宋忠说道:“不必惊慌。”

“这孩子虽然聪明,但他要想查到朕的所在,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朕在这里隐藏得很好,而且朕还有许多手段可以应对。”

“不过,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你让手下的人更加小心谨慎些,不要露出任何马脚。”

“他们行事要更加隐秘,不能被任何人发现。”

“如果被发现了,那可就麻烦了。”

“不仅会暴露朕的行踪,还可能会打乱朕的计划。”

宋忠连忙应道:“是,陛下。臣这就去安排。”

说完,他恭敬地行了一个礼,然后转身快步离开,去传达朱元璋的命令。

朱元璋站在房间里,心中默默想着:“允熥啊,你如今已是皇帝,朕倒想看看你如何应对这一切。”

“如果你能查清楚这件事,并且妥善处理,那也说明朕没有看错人,大明的江山交给你,朕也就放心了。”

“你要知道,作为皇帝,要面对的不仅仅是朝廷内部的纷争,还有这隐藏在暗处的各种阴谋诡计。”

“这也是对你的一个考验,希望你能经受住。”

朱允熥一边暗中调查朱元璋到底有没有死,一边忙着改革的事情。

眼下大明内部基本上已经安稳下来,沿海一带也几乎全都被弄得差不多。

海上的威胁更是不值一提,眼下是改革大明的好时机。

朱允熥把这件事全权交给赵谦去负责,并且叮嘱道:“赵谦,这件事关系重大。 ”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丝线,你一定要谨慎行事,一定不能着急。”

赵谦声音沉稳地应道:“陛下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按照陛下的吩咐去做。”

赵谦领命之后,首先开始着手的就是海禁政策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