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旱第一年的时间,村里的情况还好,我家也没有放粮赈济,就只是免了我们家佃户一年的租子,不仅如此,我们还赊给了他们来年的种子。”
“可谁知道,第二年还是大旱,第一年大旱,收成只是下降了一半,在我们免了租子之后,村里人还能勉强糊口。”
“这第二年大旱比第一年更厉害,收成只有以往年景的三分之一,村里人逐渐开始吃不饱饭。”
“于是我家每月一次,就开始在义庄这边施粥救济。”
“可我家能力有限,我能救济的,也就只有大柳树村的人。”
“不过这十里八乡,有很多沾亲带故的,等我家施粥的时候,他们喊一些亲戚过来,我家睁只眼,闭只眼,也就不做计较了。”
“可到了第三年的时候,我家继续赊种子,然而大旱还在继续,这第三年直接颗粒无收,这村里的人就开始吃不上饭了,不仅如此,井里的水也是少的可怜,每天早起村民们争着去打水,时常因为顺序的先后大打出手。”
“毕竟晚一会儿,可能一天都没水喝了。”
“也是从第三年起,村里出现了不少逃荒的人,而留在村里不愿意逃荒的,我们家也是接济了起来,我们不收一丝一毫的利息,把粮食舍给他们,让他们度日。”
“好不容易熬到了第四年,还是一个灾年,大旱还在继续,别说庄稼了,地里的野草,树木都枯死了一大片。”
“村里的井水也完全不够喝的,甚至有两口已经彻底干掉了。”
“我组织村民往深处挖,可依旧挖不出水来。”
“于是,我就将我家甜水井的井水分给村民们喝,我家就算再殷实,可到了第四年也没有多少存粮了。”
“可我们还是给乡亲们分粮食,只不过分的少了很多。”
“到了第五年的时候,情况就更糟糕了,我家甜水井的井水也不多了,完全顾不住村里的人饮水,还有我家的粮食也没有多少了,分给村民的就更少了,已经到了无法给他们果腹的程度。”
“就算是我们家里人,一天也只能吃一顿半的饭。”
“也是这第五年,村里开始出现了一些谣言,一个将我们村子推向深渊的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