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汤家祠堂

老家在粤西滨海的山区,交通极其不方便。

下了高铁后,我和妈妈找了一辆摩的,一路颠簸,在太阳下山前终于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小山村出现在眼前。

村子很小,只有二十几户人家,都是汤氏宗族,平时也很少会与外人去交流。

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村中年轻人渐渐接触了外界,也开始逐步的走出了大山,已故的父亲就是其中一个。

刚下车,就看到村口有一个熟悉的身影。

“奶奶!”我喊了一声,拖着行李箱就小跑了上去。

“妈,不是说了不用来接吗?”妈妈有些过意不去,轻声责备了一下,而后将身上的外套披在了奶奶的身上。

这时,我才感觉到奶奶身上就只穿了几件薄衫。

“这不是挂念我的乖孙女吗?”奶奶在我手背上轻拍了几下,一脸慈祥的说道:“别站这了,先回家去吧。”

搀扶着奶奶,我们进村回家。

随着一个个年轻人走出去,村里的经济也渐渐好转,宽敞的道路边一栋栋仿小洋房并排而列,一派新农村的气象。

而与之格格不入的,是靠近祠堂的一间泥屋。

泥砖为墙,茅草为塌,屋顶还有盖着厚厚的草缪,据说这间泥屋是上个世纪留下的房子,可考究的年代有点久远。

若说在新世纪,哪里的人保留着封建迷信,那肯定是在偏远山区了。

汤家村就是这么一个,而奶奶所住的房子,也是汤氏宗祠的祭祀所居住的地方,爷爷即是上一代的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