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选择都有风险,”沈洛沉声说,“但现在最重要的是,让这部电影被更多人看到。铭吉,尽快联系独立影院;珈婉,安排媒体曝光此事。同时,张铭吉,准备备用资金,我们可能需要支付大量宣传费用。”
几日内,事件迅速发酵。媒体纷纷报道日本商会施压一事,街头巷尾开始热议《祖国河山》。有人义愤填膺,有人热血沸腾,而沈洛则一面指挥调度,一面四处奔走,与多方势力斡旋。
顾俊自然不会放过此机会。他在某酒会上冷笑道:“沈洛这是自掘坟墓。得罪了日本人,他的沈氏影业还能撑多久?”
然而,他低估了沈洛的毅力和能力。当他派人潜入影院试图破坏设备时,却发现影院内外早已布满沈洛安排的守卫。
最终,《祖国河山》上映两周,票房突破历史纪录。观众场场爆满,许多观众甚至自发带着家人、朋友再次观看。影片的成功不仅为沈氏影业带来了巨额利润,更为沈洛赢得了无数支持者。他的名字在上海滩不胫而走,而《祖国河山》也被誉为“电影救国”的开端。
办公室内,沈洛倚靠在椅背上,长舒一口气。窗外繁星点点,他的目光却如深夜的江水般幽深。他知道,胜利只是暂时的,前路仍是风雨飘摇。但今晚,他终于可以稍稍释怀。
苏珈婉端着一杯茶走了进来,将茶杯放在他面前。她微微一笑,轻声道:“沈洛,破釜沉舟之后,你可曾后悔?”
沈洛轻轻摇头:“后悔?从来没有。真正的胜利,从来都是踏着荆棘走出来的。”
烛光摇曳,映照着两人的面容。
淞沪春雨,透着几分阴冷。黑云低垂,像一张沉默的巨网,笼罩着整片上海滩。沈洛站在办公室窗前,手中的剧本已被捏出一道道褶痕。他的目光投向外头,那片街道正逐渐沦为兵戈与商权的博弈场。日本军方近期的动作异常频繁,而今晚,又是一场无法预料的风暴。
沈洛刚准备收拾手稿离开,却听门外传来急促的敲门声。张铭吉面色焦急地闯入,语气低沉:“少爷,有变故!日方特务今夜可能有所动作,您需得小心。”
沈洛眉头一蹙,心底的危机感愈发浓烈。他交代张铭吉迅速将《祖国河山》的底片分批藏匿,又叮嘱他调派人手守卫公司。未料话音未落,楼下传来一阵喧闹,夹杂着枪声。沈洛尚未反应过来,窗外已是一片火光。
“糟了,他们动手了!”张铭吉拔腿向外奔去,然而为时已晚。数名全副武装的特务闯入楼内,将所有人扣押。沈洛心知不妙,冷静地藏匿剧本后,转身面对闯入的敌人。
“沈先生,我们请你走一趟。”为首的特务语气虽平静,却透着不容抗拒的寒意。沈洛没有挣扎,只淡淡一笑,随他们走入夜色。
夜风凛冽,载着沈洛的黑车驶入郊外。一座废弃工厂映入眼帘,铁门吱呀作响,迎接这位“不速之客”。沈洛被押入阴暗的仓库中,霉味与血腥气混杂在一起,令人作呕。他的双手被绑,额角渗出冷汗,却依旧从容。他清楚,此刻唯一能依仗的,是自己的头脑。
对方显然没有立刻杀他的意思。特务头目冷笑着走近,抛下一份文件:“签了它,我们或许能考虑放过你的影业。”
沈洛低头一瞥,竟是《祖国河山》的发行权转让协议。心下一震,他深知,这不仅是日本军方的勒索,更是试图以文化渗透动摇民族士气的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