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紫案焚香暖吹轻

纪绪忙用手擦拭鼻尖墨迹,这一弄,纪绪的整个鼻子都黑了,这更惹得少年差官笑个不停。

这时主考官揭傒斯缓缓来到地字号考监巡查,看到青年差官的笑骂,慌忙走过来,对着官差挤了挤眼,示意官差跟着他赶快离开。

纪绪忍不住抬头看了一眼那名远去的年轻官差,刚好他瞪着一双薄生眼睛回头瞟,似怒似嗔。

纪绪心想:朝廷为何要找些太监来监考,难道男人都去平叛去了?一想又不对,太监也算是男人……不去想他了,赶快用心想考题吧!

————————————

注释

[1]揭傒斯(1274-1344),元朝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史学家。字曼硕,号贞文,龙兴富州(今江西丰城杜市镇大屋场)江右人。家贫力学,大德年间出游湘汉。延佑初年由布衣荐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迁应奉翰林文字,前后三入翰林,官奎章阁授经郎、迁翰林待制,拜集贤学士,翰林侍讲学士阶中奉大夫,封豫章郡公,修辽、金、宋三史,为总裁官。《辽史》成,得寒疾卒于史馆,谥文安,著有《文安集》,为文简洁严整,为诗清婉丽密。善楷书、行、草,朝廷典册,多出其手。与虞集、杨载、范梈同为“元诗四大家”之一,又与虞集、柳贯、黄溍并称“儒林四杰”。

[2]衔枚是指古代行军时,士卒口中衔着枚铜钱,以防出声。

[3]蒙古人和汉人的待遇和考试内容有何不同?

(1)待遇方面

蒙古人和色目人的考题难度较低,考试也少一场,但授官级别却比汉人、南人进士高。如果蒙古人、色目人愿意参加与汉人、南人同样难度的考试,中选后,更是加一等给予授官。

(2)考试内容

蒙古人、色目人第一场:经问五条,在《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内设问,用《朱氏章句集注》,其义理精明、文辞典雅者为中选。

通过了第一场考试之后,接着考第二场。第二场的第一道是以时务出题,限五百字以上。

汉人、南人第一场:明经、经疑二问,在《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内出题,并用《朱氏章句集注》,并复以自己的思想来总结和叙述,限三百字以上;经义一道,各治一经,《诗》以朱氏为主,《尚书》以蔡氏为主,《周易》以程氏、朱氏为主,以上三经,兼用古注解,《春秋》允许用三传及胡氏传来注解,《礼记》用古注解即可,各注解限五百字以上,不拘格律。

第二场:古赋、诏、诰、章、表内科一道。古赋、诏、诰用古体,章、表四六参用古体。

第三场:策一道,经史时务内出题,不矜浮藻,惟务直述,限一千字以上。

为了保证科举考试的公正性,诏书中还规定了监考人员:总监考由监察御史和廉访司官员担任,分监考由知员举、同知员举等人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