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采三家之所长,成一家之所变

朱标跟朱棣几人对视了一眼之后,而后便看着朱元璋说道:“启奏父皇,自古变法,无外乎改弦易辙,其中战国之时,变法最频,其中主要有三家,可为我大明所用。”

“其一便是我大明现在所用的儒家。”

“其二则是文景之治时所用的道家。”

“其三则是秦灭六合所用的法家。”

“这三家各有所长,请父皇细览。”

说罢,朱标便将朱棣几人,整理出来的资料,放到了朱元璋的面前。

看着面前的这几份资料,朱元璋的眉头逐渐的皱了起来。

毕竟这些东西,在朱元璋读书的时候,早就已经看过不知道多少遍了。

朱元璋更关心的是,朱标兄弟五人对于这件事怎么看。

“你们几个商量出结果来了吗?你们的意思是啥?”

朱元璋再次将目光看向了朱标兄弟四人。

“父皇,儿臣以为,我大明不应拘泥于三家之说,当采三家之所长,成我大明一家之所变。”

看着朱标侃侃而谈的模样,朱元璋明显的察觉到了,朱标跟几个儿子的成长。

咱到底是没看错人!

是任先生教出来的人!

说话也确实带了几分任以虚的样子了。

咱大明要做的,是千古未有的大事业,自然是不可能去用一千多年前,战国时代的学说,来当我大明变法的根基。

大明要做的就是采历朝历代之所长,铸就—一个千古未有的大明盛世!

父子几人整整商议了一宿的时间。

不过这主要还是准备工作,毕竟大明富有四海,变法也不是一件小事,必须要从长计议。

整整一夜的时间,父子几人,将自商鞅开始,直至前宋王安石,历朝历代变法的利弊,全都梳理了一遍之后,才结束了谈话。

朱元璋沏了一杯浓茶,而后便让朱标几人,先带着这些东西去见任以虚。

而自己则是在乾清宫外,等待着孔希学的觐见。

今日进宫之时,孔希学的心日情无比的忐忑。

朱元璋之所以如此礼遇孔家,主要还是因为,孔家乃天下士人的精神寄托。

优待了孔家,便安抚了天下士人的心,这一点朱元璋明白,孔希学更明白。

不多时,孔希学便看到了朱元璋。

孔希学来不及多想,旋即便准备行礼,不料却被朱元璋打断道:“圣公不必客气,随咱来,咱带你去见一个人。”

孔希学的眼睛瞪的溜圆,不敢置信的看着朱元璋。

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