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8章 整顿辽东军队

“不是我不愿去上任,而是塞外荒凉苦寒,人们都不愿去。”

“皇上还有意在秋季征讨嫩科尔沁,这不招募足够的兵马能行吗?”

“若非李将军帮忙选兵练兵,只怕孔某会更忙不过来。”

王承恩听着他的抱怨,笑呵呵地说道:

“皇爷给了你开府的权力,这些你当然都要担起来。”

“过了这一关才能成为卿相,难道你甘心只做个使臣?”

孔贞运同样知道这一点,心知皇帝这次将他外放其实是锻炼,看看他到底有多大的能力。

如果他在黑龙江做得好,未来成为九卿、大学士都是板上钉钉。做不好的话,可能就像王承恩说的,不管职位再高,做的也是使臣。

所以他沉思一番,取出一封奏疏,下决心道:

“请王公公把这份奏疏帮忙呈上去,孔某想去辽东征调兵马。”

“辽东十几万大军,每年都消耗五百多万军饷,孔某想征调一些人过去。”

这是他早就有的想法,只是没敢提出来。

毕竟辽东的重要性人尽皆知,朝廷最看重的就是山海关防线。

所以这两年来不管孙承宗怎么请求,朝廷都不许辽东兵马妄动。以免山海关防线出纰漏,导致京师震恐。

但是孔贞运前几日看了大阅、尤其是看到五军营把辽东派来演习的五千骑兵扣下后,感觉朝廷对调出辽东兵马,并不是完全不许。

所以他打算提出请求,去辽东征调将士。

王体乾听到孔贞运的打算,对此不敢有丝毫回应——

他还是知道些分寸的,知道这样的军国大事不是他能置喙。

所以他很快回宫,把奏疏呈给了皇帝。询问皇帝是否要答应,能否从辽东调兵。

朱由检想了一下,说道:

“把奏疏按流程传给通政司,让军机处和枢密院讨论。”

“辽东的兵马也该整顿一下了,不能让他们干闲着!”

每年五百多万饷银,却只能养一支防守的军队。

朱由检对此早就不满,在京营整训初步完成后,打算把辽东兵马彻底重整。

现在就让枢密院评估一下,看看辽东兵马是否能调动。

——

奏疏传到枢密院,顿时激起了千重浪。

何止朱由检对辽东不满,枢密院看着辽东消耗的饷银,同样很有意见。

后勤部长闵梦得道:

“辽东十多万兵马,每年定额的饷银就有四百八十万。”

“然后还嫌不足,时不时请求调拨银两买马、筑城。”

“这花费实在太大了,应该仿照京营改。”

京营是怎么改的呢?

就是职业兵和义务兵相结合。

除了管事军官的俸禄外,履行服役义务的士兵,都是以耕种的土地代饷,而没有其他饷银。

只有加入神机营成为职业军士,才按级别发饷。

整个京营需要发饷的,总计不到三万人。

其他人只需要发放盐菜银、皮袄银、粮票等津贴,而不需要发饷。

这让京营改制之后,开支大为降低。即使皇帝给职业军士定的军饷很高,十万人的饷银和津贴,也不过刚超过百万两。京营之前的军费,完全能够负担,战力却提高了不止一倍。

对比辽东的五百多万饷银,这一百多万两花得实在太值了。

闵梦得提议把辽东兵马按京营兵马改制,只保留两三万职业军士。

袁可立和辽东督师孙承宗是老朋友,自然要为他辩解几句,说道:

“辽东的情况和京城不同。”

“京城的防御压力没那么大,只需要养着神机营一支精锐就好了。”

“辽东却一直需要面对建虏,可以说所有士兵都是精锐。”

“从这方面来说,每年消耗五百多万银两并不为过。”

“毕竟整个辽东的兵马,是神机营的五倍。”

闵梦得没有说话,参谋部长杨嗣昌道:

“话虽如此,五百多万饷银还是太多了。”

“而且辽东兵马的战力,可对不起这个花费。”

“他们现在既然主要是守城,那就应该如圣上所说,建立全民皆兵的三级动员体系。”

“这样现有的兵马能砍掉一半,让他们转入预备役,只在敌人进犯时应征。”

“如此可节省二百多万花费,用于制造新火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