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7章 士兵委员会和厦门海战

“万人一心兮,群山可撼。”

“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将士齐心兮,胜如亲友。”

“干犯军令兮,身不自由……”

嘹喨的《凯歌》响起,朱由检听着歌声,满意地点了点头。

时间进入七月,京城卫所和营兵改制已经将近半年,朱由检在北郊举行大阅,检验整训成果。

参加大阅的除了京营和各卫的兵马外,还有长城方面军各部、包括卢象升率领的后备兵力——

这是为应对草原上越来越紧张的局势,所作出的准备。

建虏在攻下归化休整之后,又挥师向西攻打鄂尔多斯诸部。顺义王和诸多部落首领再次战败,如今不知踪迹。

建虏在劫掠牲畜和人口后回返,如今又抵达归化,率领征服的漠南草原各部,大有南下侵袭之意。

朱由检虽觉得黄台吉不会如此不智,在草原不稳的情况下攻打大明。但是在边关战云密布的情况下,还是聚集兵马,举行校阅仪式——

他要看看各军训练情况,同时让京城民众安心。

在粉饰太平数年之后,他已经知道京城民众最喜欢什么。随后他又命皇家乐团和鹰扬军士兵,唱起了新创作的《战友之歌》。

简单直白的歌声,让京城的民众更加喜欢。

至于听到歌声的京营士兵,感触就更深了。

以前的京营可不讲什么战友情,袍泽之谊虽有,却更多的是上级欺压下级、贪污腐败横行。很多士兵的粮饷别说足额发放,甚至有可能刚拿到手里,就会被军官以赌博等手段搜刮去。

但是这次京营改制后,情况就和以前完全不同了。

京营现在的训练,全面仿照御营和鹰扬军。之前朱由检为了清除军中陋习做出的种种规定,也彻底落实下去。

现在京营的士兵,每个人都在顺天银行有账户。由各营护军负责,直接把月饷划拨到个人账户里。

月米虽然没有了,但军中每天都能吃饱饭。同时朝廷还以士兵一石、军士二石、军官三到十石的规格,为他们发放四海粮行的平价粮票——

凭此粮票,可以用五角一石的价格,购买到南洋运来的稻米。

在京城粮价时常在七角左右波动的现在,他们拿到一石粮票,就相当于挣了二角银子。

而且不用担心粮价波动导致吃不上饭,这让京营的士兵现在都很安心。

同时,按照集议制设置的士兵大会和士兵委员会,以及从士兵委员中挑选士官长的规定,也让官兵关系得到很大改善。

想成为士官长的军士,必须先成为士兵推举出的委员。他们必须为士兵发声,才能得到推举。

这让很多军士不敢再仗着资格老欺压新兵。军官们面对士兵委员会的监督、以及士官长在集议会的一票,对士兵的意见也需要认真考虑。

战友、袍泽之情,在这样关系下自然发展起来。甚至出现一些老兵拉帮结派、想被推举为士兵委员的事情。

对此,军官们是有很多意见的。许多人在《强军报》上投稿,要求撤销士兵委员会,甚至撤销早已实施的士官长制度。

朱由检当然不为所动,但是把士兵委员的提名权,交给各队护军——

只有通过护军审核的,才能成为士兵委员候选人。

同时严格规定了各级士官长的任职时间,到期就必须进入军校学习做军官,防止一些军士的威望太大,出现能操纵主将废立的牙兵。

如今在经过几个月的磨合后,基层军官已经慢慢适应了士官长和士兵委员会的存在。士兵们在理解新制度后提出的各种诉求和改进建议,让军队的面貌焕然一新,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都有明显改善。

朱由检从歌声中,就听出了他们的精气神。相比前两年来说,普遍更有精神。

这让他很是感慨地道:

“两年整军,不及今年半载。”

“还是要相信人民的力量,让他们发挥才智。”

又向京营护军使李邦华道:

“京营的集议制、尤其是士兵委员会落实得好,李卿功不可没。”

“拟旨,李邦华世职升一级,提升为金吾卫副千户,可以转为三等男爵爵位。”

“其余有功人员,兵部酌情封赏。”

这个赏赐之厚,明显出乎群臣意外。

兵部尚书薛凤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