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
林淑梅胸有成竹,“咱们可以在城里开个专门的销售店,主要经营场地搬到工业园。”
大家觉得这个主意不错。
“而且,”
她继续说,“这也是个机会。咱们可以趁这次搬迁,把场地规划得更合理。”
她拿出一张图纸,上面画着新场地的规划:
一楼是展厅和接待区
二楼是工作室和生产区
三楼是培训中心
还有专门的仓库和休息区
“林老师说得对,”
王小芳说,“这样分工更清晰,效率也会更高。”
定下搬迁计划后,林淑梅马上着手准备。
首先是和工业园签合同。
她特意要求在合同里加入了装修改造的条款,确保场地能满足需求。
其次是制定搬迁时间表:
先把不急用的设备搬过去
然后是原料和半成品
最后是正在使用的设备
保证生产不中断
“搬迁期间,订单可能会受影响,”
她对客户们说明情况,“希望大家理解。”
没想到,客户们不但理解,还很支持。
“你们要搬到工业园啊?”
县一中的教导主任说,“那地方宽敞,以后可以接更多学生来学习了。”
“是啊,”
县二中的校长也说,“要是场地大了,可以考虑开个服装设计兴趣班。”
林淑梅听了很受鼓舞:“等搬过去,一定会办得更好。”
搬迁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老李师傅亲自监督工具和设备的搬运:“这些可都是宝贝,得小心着。”
张三婶负责整理布料:“这些料子都要分类打包,别混着了。”
王小芳则忙着整理资料:“趁这机会,把教材也重新整理一下。”
终于,新的“韵逸”服装基地初具规模。
林淑梅特意在开业前请大家参观新场地:
“看,这是咱们的新展厅,”
她指着宽敞明亮的大厅说,“可以更好地展示作品了。”
展厅的设计很用心:一侧是传统服装区,另一侧是创新产品区,中间是工艺展示区。
“二楼是工作区,”她继续介绍。
工作区的布局很合理:
裁剪区光线充足
缝制区通风良好
后整理区宽敞整洁
还有专门的休息室
“三楼是培训中心,”
当大家走上三楼时,都惊叹起来。
这里不但有教室,还有实践区,甚至还设了一个小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