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禀陛下,臣要弹劾秦王、晋王、燕王、周王,四位殿下穿太子冕服,站在丹殿御阶之上,完全逾越典制点痣,大有图谋不轨之心!”
“臣恳请陛下即刻剥下四位殿下身上的太子冕服,将他们打入天牢,按大明律定罪,以敬效尤!”
陈迪这番话说出来后,他身后的一众御史言官纷纷出声附和。
一时间,刚刚安静的现场再一次变得嘈杂起来。
“全都闭嘴!”
朱元璋猛地一拍桌子,现场瞬间安静。
“你们都有的说,那也让朕说两句。”
朱元璋双眼犀利如刀的扫视全场,最终将目光落在礼部尚书陈迪身上。
“诸爱卿且听好了,即日起秦王、晋王、燕王、周王皆随太子朱标一同监国辅政,使假太子之权!”
这话一出,现场再次为之骚乱,窃窃私语声不绝于耳。
朱元璋面无表情的看着这一切,没有吭声。
丞相胡惟庸以及六部尚书纷纷相视一眼,皆是从彼此眼中看到了那一抹惊异之色。
让亲王同太子监国辅政,此事闻所未闻。
况且如今才洪武十年,又非国力衰弱之时。
当今圣上龙体强健,足可一人处理朝政。
平日里让太子朱标立于丹殿御阶之上监国辅政,分理天下诸事,合情合理。
而如今却让四位亲王同太子一起监国辅政,分理天下之事。
这是要将前景无限美好的大明王,朝硬生生搞分裂吗?!
当然,有这种想法的只有一两人,更多的则是觉得太过荒诞,逾越典制,大逆不道,有失朝纲。
……
与此同时,国子监。
辛辛学子们迎着初升的骄阳,自信满满的陆续进入国子监,再有序的走进各自所在的学堂,不多时便传出朗朗读书声。
身为国子监祭酒的陶凯,一如往常那般站在去往各个学堂的必经之路,手捧一本圣贤书,时不时低头看上那么一两眼,更多则是将目光停留在国子监大门口,似乎在等待什么人一般。
一旁的司业乐韶华见状,忍不住好奇询问。
“陶祭酒可是在等人?”
陶凯一愣,摆了摆手,“乐司业,这里有我盯着,你去忙你的事吧。”
乐韶华也是个妙人,知晓接下来的事,他不方便在场,当即识趣告退。
等乐韶华走后没多久,一名神态惫懒的男子,懒洋洋的走进国子监。
陶凯见状,立即快步迎了上去,“秦宇,你又是掐着点来的,你就不能早来片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