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几人躬身垂首,噤若寒蝉,等朱元璋离去后才敢抬头。
朱标松了口气,“几位臣弟不必惶恐,父皇没有其他意思,快快随我一起跟父皇去面见百官。”
朱棣几人连忙躬身领命,跟在朱标身后,前往奉天殿。
此时正值卯时。
奉天殿门未开。
文武百官依序站立在金水桥下的广场等待入殿。
就在这时,一道尖锐的声音响彻整个广场。
“陛下到,入殿觐见!”
文武百官依次进入奉天殿,纷纷跪安。
“吾皇万岁万万岁!”
声音洪亮,经久不息,响彻整个奉天殿。
朱元璋用着那威严且平静的声音淡淡回应。
“诸卿平身。”
“谢陛下!”
但是等文武百官站起身来后,无不瞪大了双眼,满脸的难以置信。
因为往日只有太子朱标一人站在丹殿之上,可此时不仅有太子朱标一人,还有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周王朱橚。
这四个亲王各个身穿太子冕服,和太子朱标并肩而立,站在丹殿御阶之上。
这一幕别说文武百官懵了,就连站在文武百官之列的楚王朱桢,齐王朱博也是满脸艳羡外加悔恨。
几日前,当太子朱标要几位皇子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之时。
楚王朱桢、齐王朱博因害怕,而不愿参与其中,因此丧失了与太子监国辅政的机会。
今日看见哥哥们皆身着太子冕服,立于丹殿御阶之上,那叫一个羡慕悔恨。
如果前几日他们二人也敞开心扉,说出自己心中所想,今日就能够和哥哥们一起站在丹殿御阶之上,穿着太子冕服,居高临下的俯视着当朝文武百官了。
其实看到这一幕有想法的不仅仅只有楚王和齐王,在场的文武百官无不浮想联翩,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肃静!”
就在这时,站在百官之首位置的丞相胡惟庸轻喝一声,现场顿时死寂无声。
朱元璋见状,眉头微不可察的抖动了下。
“启禀陛下,臣有事启奏!”
就在胡惟庸刚想上奏之时,礼部尚书陈迪躬身垂首的站了出来。
朱元璋淡淡开口,“陈爱卿有何事要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