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人生之始

相师堂 牧行云 1739 字 4个月前

冬桑守在京畿卫之前,焦急地朝船上望去,最终却等来太子一封手书,南杞国最尊贵的太子殿下要以“督睦”之名出使北芷。

皇后认为国家大事,岂可儿戏,令京畿卫速召太子回宫;皇上却认为太子之行虽有荒唐之嫌,但亦在情理之中,故为太子之行正名。

诏书送达至南宫轶手中的时候,顾谙的船已驶入小天女河,托了船行代管,一行人在码头等着搬卸船物,南宫轶约顾谙步行一段。

南宫轶站在明峡镇直通流声刹的大道上,不无感慨道:“有生之年,我若也能修出这样一条大路来,也算有所成就了。”

“你是一国储君,南杞几百万百姓的倚靠,你的理想便是修一条大路?”

“听闻此路乃是明峡镇一位富商出资修筑,其为修此路,一度倾家荡产,却未改初心。此路不长,只百余里,但因修筑在河面上而异常艰巨,曾遇暴雨而塌,曾因山洪而毁,但他还是坚持下来了。他这种不为己而为民的无私精神,几人能比?”

“以坚韧之心秉承志愿,虽万千困苦而不放弃,这种境界确实令人佩服。你身为储君,以百姓为重的思想也令人敬佩,难怪半璧公子肯竭力襄助。”

“国之重器非兵乃民,民安国才安------但如今因唐不愠的自立,致使不战和约失效,天下,又不知将何往。”

“南宫轶,暗流不是因唐不愠称帝而生,而是一直存在的,不战和约乃四君子斡旋而成,它本身就是民间牵起的行为,而不是各国天子发起的,它的效用不过是告诉百姓:四君子在天下即将起战事之际曾努力地想促使各方和平,但他们失败了。东盛太子行刺唐有道,南北两国没有出面声讨,这其实已经宣告不战和约被废。天子们没有谁在乎一个城主的生死,他们在意的是各自会从唐有道的死中获得什么利益。不是吗?不然,你父皇为什么肯放你随我走?是因为我们必须取道砚城,此行方便你与唐不愠达成某种共识。”

南宫轶认真地看着顾谙。

“政治很残酷,但你用随行之举谋利,更残酷。”

“我没有。”

“这也是你没有拆看诏书的原因吧?你明知那里面写的是什么。”顾谙看着南宫轶道,“你被当作储君培养,会看不清唐不愠自立所带来的利益?或许你真的没有利用对我的情感,可并不代表你此行没有别的目的。”

“所以谙谙你要阻止我吗?”

顾谙避开南宫轶的问题,问道:“你真要同我回北芷?”

“我既打着‘督睦’之名,总要有些实际行动。”

“南帝挑中北芷是因为皇帝尚小,我爹又少作为,比起东盛便利行事。”

“谙谙,非是我有偏见,你对政治这般敏感,真不是好事。”

“南宫轶,砚城是北芷最好的屏障,如今东盛逼其自立,南杞又承认乾国的地位,你们这是准备将北芷置于屉中蒸煮。”

“谙谙,我不瞒你。东盛若起战事,南杞不会静观,北芷认为砚城是屏障,我南杞亦有将其纳为要塞之心。”

“是啊!一块诱人的肥肉,谁不眼馋?那就各凭本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