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发现就像一根导火索,一下子把小皮特的怒火全点着了。他马上把自己表弟,也就是外交大臣格伦维尔叫到首相官邸的书房,狠狠训了两个小时。
在这两个小时里,小皮特一点没客气,把外交部的各种问题都指了出来,从情报收集不专业,到情报处理拖拖拉拉,再到内部管理乱糟糟。
他说话特别激动,声音也大,每个字都透着愤怒和失望。他反复强调情报工作对英国有多重要、多紧迫,在现在这乱糟糟、天天变的国际形势下,情报就是国家的眼睛和耳朵,是做决策的重要依据,要是情报工作出了问题,整个国家都得陷入危险。
不过,发完火之后,小皮特冷静下来,明白光靠训人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他清楚的知道了,要想改变英国情报部门的现状,必须得采取更有力的办法,也就是需要“另起炉灶”。
于是,在得到国王乔治三世同意后,他就秘密的开始策划一场情报部门的改革。他悄悄下令让雷克斯组建一个全新的情报部门——“金融调查部”。
这个部门不通过原来的外交渠道,直接由首相和国王一起监督。小皮特希望这样能打破原来的官僚体系和利益关系,提高情报收集和分析的效率,保证情报能及时、准确地送到决策者手里,别再出现情报堆着没人管、白白浪费的情况。
在过去的两年里,英国情报部门在政治高层的关注与大量资金的注入下,确实做出了不少改进。无数个日夜,情报人员们挑灯夜战,尝试新的情报收集手段,优化内部的信息传递流程,还加强了对情报分析人员的培训。
然而,即便如此,当与安德鲁法国那几个声名赫赫的间谍机构相比时,英国情报部门仍显得相形见绌。
布鲁斯负责的军情局,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前瞻性,以及高效的行动能力,在欧洲大陆的情报战场上屡立奇功;德马雷及后续富歇主导的警务部,以其无孔不入的渗透能力和强大的威慑力,抓捕了数以干计的外国间谍,令各国情报人员心惊胆战。
英国情报人员在执行任务时,明显缺乏那种久经沙场的老练。很多行动毫无计划,往往是一拍脑袋就决定行事,没有经过周全的考量。他们过于依赖以往的经验,在面对复杂多变的情报环境时,无法灵活应变。
白厅街上,各个政-府的情报部门犹如一盘散沙,分工混乱不堪,职责时常重叠在一起。今天这个部门去调查这件事,明天另一个部门又重复同样的工作,资源浪费严重。
而且,各部门主管热衷于办公室政治,每天想的不是如何提升情报工作的质量,而是如何在权力的博弈中占据上风,互相推诿责任,拉帮结派,这使得整个情报部门的效率极其低下。
再看看安德鲁法国的情报部门,那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各个部门井井有条,纪律严明得近乎苛刻。每一个情报人员都清楚自己的职责,行动起来干净利落。
同样是分属不同的情报部门,但他们分工明确,军情局负责对外情报的收集、分析与行动,警务部专注于国内安全与反间谍工作。
最高统帅部侍从室则像一个精密的协调中枢,居中调度,让各个部门既能保持竞争的活力,又能实现权力的合理分摊,相互之间极少出现倾轧现象,这使得他们的办事效率极高,任何情报都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的处理和传递。
更为关键的是,身为第一执政的安德鲁对情报工作极为重视。毕竟,他本人就是从巴黎政治部警察一步步崛起的,深知情报对于政权稳固和国家战略的重要性。
从五年前开始,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照亮巴黎,这位第一执政通常便已起床。
早餐时间,他雷打不动地坐在餐桌前,仔细阅读情报部门联合编撰的当日简报。那简报上密密麻麻的文字,记录着欧洲大陆乃至世界各地的政治动态、军事部署、经济形势等关键信息,安德鲁逐字逐句地研读,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而来自军情局、警务部及其他情报部门的工作汇报,秘书处总是小心翼翼地优先的,放在办公桌各种公文的最上面。
这些部门的主管甚至被赋予了特殊的权力,在任何时候,只要有紧急且重要的情报,都可以敲响法军最高统帅的房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