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魏忠贤打小时起就是有学名的,叫魏进忠。后来随娘改嫁,继父姓李,所以又改叫李进忠。这个前夫之子李进忠,过去南方的叫法是“拖油瓶”,北方乡间的叫法是“带胡鲁子”。也有人说是魏忠贤切了命根儿进宫以后,怕给祖宗丢脸,才改姓李的。不管怎么说,都能看出其身世之苦。
到天启二年(1622),皇帝开始看好他,给他赐名“忠贤”,并恩准恢复原姓,他从此才以“魏忠贤”名世。
关于魏忠贤的爹妈姓甚名谁,干什么活儿的,也有各种说法。比较权威的,是明代宦官刘若愚所著的《酌中志》,说是魏忠贤的老爹叫魏志敏,老妈姓刘,古代底层妇女名字一般不传,就叫刘氏。夫妻二人以务农为生。
《酌中志》的作者刘若愚,是个很有点儿来头的人,一生遭遇极富戏剧性。他原先是万历年间司礼监秉笔太监陈矩的手下,因为陈矩是个好宦官,所以刘若愚也跟着受了不少正面教育,擅长书法,颇有文才。
陈矩死后,刘若愚改属李永贞名下。这李永贞,在天启年间是司礼监秉笔太监,著名的魏党人物,也是魏忠贤在内廷的第一心腹。后来,刘若愚渐渐也混成了秉笔太监,当然仍居于李永贞之下。
刘若愚虽然因这层关系成了魏党,但他良心未泯,对魏忠贤的恶德败行多有腹诽,只是不敢明说罢了。
据说有一次,天启皇帝和魏忠贤一干人等,叫了戏班子来,在大内看戏。皇帝年轻,也随和,就叫魏忠贤点戏,唱什么都行。魏忠贤一肚子狗粪,哪里说得出个名堂,刘若愚在一旁就趁机提议,不妨演一出《金牌记》。
文章恰恰就在这里!《金牌记》讲的是秦桧陷害岳飞的“风波亭”故事。戏里讲,岳飞遭诬陷枉死后,老贼秦桧夜夜梦见岳飞父子三人前来索命,不能安生。于是,便与老婆王氏一起来到西湖灵隐寺,烧香还愿,超度岳飞亡灵。他还告诉岳飞的在天之灵,说“莫须有”不是他秦桧的主意,而是皇帝赵构的旨意,求岳大人切勿怪罪。
哪知道,在寺里秦桧夫妇遇到了一个手眼通天的疯僧,在壁上题诗,把当初秦桧夫妇商量如何陷害岳飞的悄悄话,给揭了出来,把一对狗男女好一顿戏弄。
台上演戏的梨园子弟,见大奸贼魏忠贤在台下,又点了这么一出戏,哇!都兴奋异常,豁出了命去演,临时加了不少唱段和台词,把戏中的秦桧糟蹋得不成人样。
台上演得空前投入,把台下的天启小皇帝看得乐不可支,一个劲儿喊赏银子。
只有魏忠贤如坐针毡——宋时秦桧冤杀了抗金名将岳飞,魏忠贤那时也刚好冤杀了辽东经略熊廷弼。他只觉得台上的戏子,句句都是在骂他。想要让戏停下,又碍于是皇帝亲点的戏,没奈何只有干挺着。
待到饰演疯僧的演员信手写了一首七律“藏头诗”,递下台来给众人传看。天启皇帝接过,旁边有那认字的太监把奥秘念了出来,每句顶头的一字,连起来念就是“久占都堂,闭塞贤路”。魏忠贤不禁勃然变色,再也忍不住,借口泻肚子上厕所躲了出去,等散戏了才回来。
魏忠贤看《金牌记》受辱这件事,立刻悄然传开,闹得连民间都知道。
后来天启七年(1627)魏忠贤败死,崇祯皇帝钦定逆案,给魏党二百六十一人定案。大太监李永贞在这个集团中,列为二等同谋罪第四名,几乎仅次于首逆,被砍了头。刘若愚紧随其后,名列二等罪第五,也应论斩。
有人在这时候想起了旧事,上疏给崇祯说,刘若愚曾劝天启看《金牌记》,意在规劝。崇祯询之宫人,果有其事,于是免了刘若愚的罪,刘若愚这才捡下一条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