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章我们来讲狄更斯,这位在英国文学史上仅次于莎士比亚的重要人物。
一讲到狄更斯我不由在心中涌起一股亲情,因为他乃是我偏爱的人物,就像我的朋友一样。
其实持这种观点的远不止我一个人,若就其在世时受欢迎的程度而言,他超过了西方任何作家,甚至包括那些通常读者更多的通俗作家。然而与之不同的是,狄更斯不但有通俗作家一般广大的读者群,更是一个经典作家,一个能同巴尔扎克、雨果齐名的文学巨人。
狄更斯是地道的英国人,1812年2月7日生于朴次茅斯,这是位于英国南面的大海港、大军港。他的母亲原姓巴罗,一个鲸吞了英国国库五千英镑的官员的女儿。这官儿曾经替自己的儿子谋到一个美差,这个儿子有一个与他同一天上班的同事,名叫约翰·狄更斯。
当这位狄更斯同巴罗局长女儿恋爱时她还没有成年,局长大人也看不上这样的女婿,他便采取了在当时的英国十分盛行的办法:将情人拐走,待生米煮成熟饭后老巴罗不答应也不行了。
巴罗小姐是个美人,对自己的美貌一向自负,她很爱跳舞,据说在她的第一个孩子降生前几个小时还在跳呢,这孩子就是狄更斯了,全名叫查尔斯·狄更斯。
狄更斯最初五年生活在家乡普茨茅斯,五岁时随父母离开家乡,搬到了一个叫查塔姆的地方,这里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他真正的童年生活开始的地方。后来在他的作品之中多次提到过这里。
总的来说狄更斯有一个快乐的童年,这时他的父亲是海军军需部职员,年薪超过两百英镑,这在当时足够使一个小家庭过得滋润了。还在很小的时候母亲便教他认字母,这是最初的学习。不过也有一种说法,主要是狄更斯自己说的,说他有一个不幸的童年,因为母亲对他不好,如他自己在一封信中所言,他童年时是:“一个非常瘦小,没有得到特别照顾的男孩。”
但无论如何,比起他以后的遭遇来他生命中最初的十年时光是幸福的,从他12岁时起不幸就开始降落到狄更斯一家了。
这时狄更斯已经有了两个妹妹,与家庭一起扩大的是父亲挥霍恶习的膨胀。他们一家过得越来越艰难了,渐渐地连吃饭都成了问题。
狄更斯永远忘不了的一件事是他12岁时发生的。这一年为了给家庭找到收入来源,狄更斯夫人决定设立一所学校,就是前面讲过的夏洛蒂·勃朗特姐妹想办的那种私立学校,而且这次狄更斯夫人学校命运同勃朗特姐妹学校的命运也并无区分,都是姜子牙开店——鬼都不上门。
结果,狄更斯的父亲终于被捕,给送进了负债者监狱。这在当时是最为可怕的事情,它表示一个家庭已经到了最惨的地步,比现在的破产还要可怕呢。
时年12岁的狄更斯则被送进了一家新开的黑鞋油作坊给瓶子贴商标。
这样,当别的孩子们正在上学玩耍的年纪狄更斯却已经要独立谋生了,在一座摇摇欲坠的旧厂房里,在成堆的老鼠之中终日同玻璃瓶子打交道。
后来他父亲出了狱,家里经济条件也有了一些改善,他可以不去做工而接着上学了,他的母亲却想要他继续做下去,对于这事狄更斯后来回忆说:“我事后从来没有忘记、我也永远不会忘记母亲因为把我送回黑鞋油作坊而感到满意这件事。”
最后父亲的意见占了上风,他又进了学校。
狄更斯对这些学校没什么印象,多半因为它们一点也谈不上好,如果不算是很坏的话。两三年后他便结束了教育,又开始了工作。这时他已经15岁了。
这次的工作与上次大不一样,他当了一家法律事务所的职员,后来又到了法庭做速记,记录各种法庭辩论。为了掌握这个本事狄更斯能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因为这实在不是一种容易掌握的技巧呢,据说相当于学两三门外国话。狄更斯最后自豪地声称他速记的速度能赶得上最善辩的律师们的步伐了。
他对这个职位的满意没持续多久,他发现法庭里那些一本正经的法官们和口若悬河的律师们都很可笑,就像一群演戏的猴子一样。后来他又找到了新工作,替一家报馆干活,工作地点仍在议会,专门采访议会新闻。
1834年他转到《晨报》当记者,这是一家自由党报纸,很合狄更斯的胃口,他终于感到自己得其所哉。
这时他遇到了一个叫玛丽·比德内尔的姑娘,开始全心全意地追求她。然而他失败了,失败的原因不是他小伙子不行,而是他没钱,也看不到会有什么前途。
对于一个有才能、有自尊心的人,这种打击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呢?——只会使他更加努力,取得成就,去征服那个所爱的女人,去证明她当初的决定是错误的。
狄更斯一直梦想当作家,现在的打击促使他立即朝这条道路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