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当雨果还是巴黎一个中学生的时候,他就已经在笔记本上写下了许多诗,还翻译了维吉尔不朽的诗篇,将它们由拉丁文译成法文。
1817年,已经很有自信的雨果将自己的诗拿到了法兰西学院,去参加诗赛,虽然没能得锦标,但却赢得了学院“不朽者”们的称赞,这对于一个15岁的少年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了。
这激起了少年雨果的凌云壮志,他开始全心全意地投入了创作之中,两年后参加了图卢兹的诗赛,结果一举登魁,连得两项金奖,也就在这一年,即1819年,他同两个兄弟办了一份杂志,叫《文学保守者》。
一个17岁的少年竟然能够办杂志吗?当然可以,欧美同中国不一样,还在那时,一两百年以前,人们就能够随意这样做了。就像现在我们的中学生办班刊一样。这份刊物只存在了短短的16个月,在这段时间里、在有限的几期杂志上,雨果竟然发表了近140篇诗歌与散文。
当雨果在事业上不断取得成功之际,另一方面也同样辉煌。阿熏儿,这个青梅竹马的儿时伴侣,把他的成功看在眼里,正是美女爱英雄,默默地爱上了他,他也一样。据说有一天晚上,在一棵高大的栗子树下,雨果告诉阿熏儿他有一个最大的秘密,那就是“我爱你”,阿熏儿告诉他,她最大的秘密也是“我爱你”。
不久,年仅二十的雨果走进了教堂。
就在这年,他的诗集《颂诗集》获得了路易十八的青睐,从名字上我们就可以看出来这是颂扬国王陛下的,他特地赐给年轻诗人一笔年金。就是每年给他一笔款子,什么也不要他做,一直到他死,有点儿像现在的退休金,不过得退休金的是没多少时间享受的老人得的,而这时的雨果才二十来岁罢了。
雨果继续迅速地在他的成功之路上走下去,1823年他发表了自己的第一部《冰岛魔王》,这些著作,同雨果以后将出版的大多数著作一样赢得了广大读者。事实上,从他的第一部诗集《颂诗集》和第一部《冰岛魔王》开始,他的作品几乎部部畅销,为他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版税收入,使他能养活家中日渐增长的人口。
接下去说什么呢?雨果的日子仍然一帆风顺地过着,一部一部作品接连不断地出版,就说那些至今仍然不朽的作品吧,例如1827年创作了诗剧《克伦威尔》,使他一举成为法国浪漫派的领袖;1831年出版《巴黎圣母院》,令他登上了历史伟人的宝座,将同歌德或者莫里哀一样不朽;他从1831年开始问世的四部诗集《秋叶集》《黄昏之歌》《心声集》以及《光与影》,它们表达了作家的、也是整个时代的心声。整个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堪称雨果一生中最多产的时期,除了上面的与诗歌,他还写下了多部戏剧,包括散文剧《玛丽·都铎尔》,诗剧《吕伊·布拉斯》《卫戍宫》等,这是雨果作品中少数几部没有受到读者或观众热烈欢迎的作品。
此后雨果的文思仍然如潮之涌,虽没有以前那样多产,但却精品不断,创作了一些他一生中最富独创性的作品。诗歌方面有《惩罚集》与《静观集》,同前面那些诗集一起令雨果得居法兰西最伟大的诗人之列。在我国,也许大家主要把雨果看作是一个伟大的作家,但在他的祖国,他却更主要是一位诗人,堪与任何伟大诗人媲美。1862年雨果出版了他最伟大的作品《悲惨世界》,它勾勒出了人苦难的一生,读后令人不由产生对人生的恐惧意识。
雨果的最后一部是《九三年》,这也是我读的第一部雨果,它那最后一声枪响至今回响在我的耳畔呢。
这一声枪响之后,我就说完雨果的作品了,作为一个作家,他的作品当然是主体,但仅仅如此吗?当然不!他还有他的生活呢,而且我们现在这一节主要要讲的正是他的生活,他的作品要等到后面才讲。当然创作也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但我们这里要说的却是那些非创作的生活内容,像柴米油盐、沉浮荣辱等。
上面我们说到,雨果出版了第一部《冰岛魔王》,这是1823年的事,此前的一年,他已经结了婚,下一年他就做了父亲。距他举行婚礼只有9个月,八成是在新婚的第一个晚上他们就种下了爱情的果子。
不幸的是这果子并不强壮,没有经受住人世最初的风浪,两个多月后就离开了人世。雨果还未来得及痛苦,阿熏儿已经怀上了第二个孩子,此后仍是如此,就像他的一个朋友所言,雨果将“不停地写诗和生儿育女”,直到他们夫妻反目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