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之水天上来(2)

“从后往前数,我们熟知的近代花园口决堤,死亡人数89万,造成流民390万,目的是阻挡日军。此后由于黄河的泛滥淹没农田,在1942年,河南地区发生了大/饥/荒。”

“再往前,清朝咸丰五年,黄河在铜瓦厢决堤,改道注入渤海。这一次,因为清朝没有及时采取措施,黄河直接淹了山东河北那一片,造成了大量的土壤盐渍化。而且因为两年前的决堤事件,河南以及江苏北部的徐州一带也被淹了”

“南宋时期,杜充为了阻挡金兵南下,掘开了黄河堤坝,造成死亡人数二十万,以及后续的饥荒和瘟疫,直接把当时最富庶的两淮给毁了——这人也是个人才,让你领兵,你还真以为自己是韩信再世了。结果丢了那么多土地,逃跑了这么多次,还能当宰相,真是绝了,原来南宋的宰相就这德行。”

还在金国苟着的徽钦二帝面面相觑。

“是先皇那时的进士啊。”赵佶对杜充还有点印象。

赵桓还没有说话,就听郭倾又说:“这个人在当沧州知府的时候,因为怕有金国的内应,居然把来这里避难的民众全杀了,结果他自己又投降了金国。兜了一个大圈子,最终还是选定了对面做归宿,那些枉死的难民会怎么想呢?嗯,不能说,不然直播间就要被封了。”

他话未说完,两人的私信就要被刷爆了。

来信人大多都是赵匡胤。

赵匡胤都要被气疯了,信息发得飞快,整个人都在抖。

你说你爱玩也就算了,哪个皇帝没个癖好?但涉及国家大事,怎么能如此敷衍?

不对,这种人怎么能考上进士的?

朕还希望你们能收复北方,现在一看,呵,不丢到柳州一带都不错了。

偌大一个宋朝,遇到北方入侵时,就没有将领站出来吗?还轮得到这种货色出来!

赵佶惊慌地将木板往赵桓手里一塞,“桓儿,你且帮朕,帮朕将这些答了,朕去去就回。”

“父皇,您不能这样……”赵桓还没反应过来,赵佶就匆匆跑开了。

赵桓又是无措又是害怕,端着两块屏幕一个字都不敢回。

老师您别说了,人要出事了!你不是历史不好的吗?他心里疯狂祈祷郭倾能赶紧把这件事略过去。

但是天不遂人愿,涉及到地理有关的历史,郭倾还真就知道的一清二楚,他今天就是跟杜充这件事杠上了。

“杜充这个家伙最后死在了《绍兴和议》那时候,真是会挑时候。”

“《绍兴和议》签的多好啊,不仅让咱们宋朝跟金朝称了臣,还割地纳贡了。充分体现宋朝的土地是多么广大,财富多么丰厚。不仅如此,我们的宋高宗似乎是知道自己有无数的家产,在获得了二十年的和平后依旧决定接着奏乐接着舞,疯狂打压主战派。”

“毕竟人家金朝说了,无事不要换宰相。咱就是说,这个签合约的宰相秦桧是个什么成分,可以自己琢磨琢磨了。也让我们恭喜南宋朝廷,成为我国历史上国土面积最小的朝代。”

郭倾说完,还非常阴阳怪气地鼓了两下掌。

“当然了,我们说这个和约客观上是起了一些作用。比如二十年里修了不少防御措施,还帮南宋打了一些胜仗。但是吧,感觉真的是第一次被打得这么惨啊。”

“当然了,涉及这种比较主观的问题还是见仁见智了,毕竟也有人说秦桧是大忠臣的呢。”

【万里安边—蒙恬:可是,居然不打回去】

【七战七捷—卫青:金国比匈奴更难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