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朝鲜

明末不求生 宇文郡主 1153 字 6个月前

与之相应的是重用主和派和亲清派,他在丙子胡乱后拜崔鸣吉为领议政,崔鸣吉因私通明朝被清朝抓走后又起用金自点。

但是李倧政权的合法性也在两次胡乱后面临严重危机,由于李倧反正、推翻亲清派光海君政权本身的名义就是亲明排金,因此他向满清屈膝自然使人们倍感失望。

丙子胡乱以后,朝鲜掀起了辞职和隐退的风潮,亲明士人也都对朝鲜王室倍感失望。

另一方面的表现就是自丁卯胡乱后,叛乱阴谋层出不穷,天启七年李仁居起兵江原道、崇祯元年柳孝立等欲立仁城君、崇祯五年柳应泂谋逆、崇祯六年李时说欲立锦原令李倬、崇祯八年李基安谋逆、崇德四年贞明公主及宫人的诅咒事件、崇德八年李挺海叛国事件、昭和元年反正功臣沈器远欲立怀恩君……

可以说是朝鲜王朝历史上谋逆事件最频繁的时期。

朝鲜政权正处在内部的风雨飘摇之中,清军的入关,甚至其挟持崇祯皇帝,在北京擅自拥立明朝新君,都给朝鲜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震撼。

直到去年徐州会战,李来亨率领大顺军摧枯拉朽般歼灭满清十万劲兵以前,东虏的入关南征都是非常顺利的。

朝鲜国王李倧因此断定东虏必将定鼎中原,朝鲜根本不可能与之抗衡,所以竭力在国内打压、消灭斥和派、抗清派。

结果只是造成了大量对朝鲜王室失望透顶的士人纷纷掀起叛乱,朝鲜本国的政权稳定性和军事力量都衰落到了谷底。

由于地理遥远、消息难通的关系,朝鲜是在天法元年时才知道了清军在关内大败的消息。朝鲜君臣一度还对此不敢置信,认为远方传言的所谓“虏被贼所败,死伤数十万,尽弃燕云”之说,只是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