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雷霆雨露,俱是天恩

滇王传奇 马飞剑 2028 字 9个月前

且说靳尚奉郑袖之命派出死士秘密奔至寿春,与领地上的家兵汇合后,组成百余名蒙面杀手在寿春城外截杀太子,虽然人多势众,最终并未得手,因为有庄蹻一路护送。庄蹻习得越女剑术后,战力大增,加之随身携带了削铁如泥的越女阳剑,这些杀手根本不堪一击,一番混战下来,庄蹻孤身杀光了百余名死士,便安然无恙护着太子与屈原继续向郢都奔来。

十余日之后的黄昏时分,夕阳的余晖染红郢都城头,仿佛经历了一场大屠杀。城门外人流熙熙攘攘,劳累了一天的百姓正扛着农具往城内走去,每个人都垂头丧气,国家无主的悲情印在每一张脸上。人群中突然有人发出欢呼声:“屈大夫归来啦!太子归来啦!楚国有救啦!”一时间,众人回头观望,只见屈原与太子同乘一辆马车驶来,庄蹻独自一人骑着黑色战马跟在后面护送。

车马抵达城门下,百姓们自发站在道旁,躬身让出道来供车马通过。屈原命驭者勒住马脚,携着太子下

了车,走到正在躬身施礼的百姓们跟前。

望着百姓们满脸泪痕,屈原心中骤时涌起一阵酸楚,对熊横叮嘱道:“太子啊,你要好好看看这些百姓,质朴善良,诚实敦厚,他们不求大富大贵,只求能过上安稳日子。昔日他们脸上洋溢着笑容,如今国势衰微,加之大王被困秦国,百姓们也是受害者啊。善不可失,恶不可长,你要学会从百姓脸色查看家国民生,并立志为民谋福啊!”

熊横心有不平,岂能想得如此深远,反而低声抱怨道:“为了黎民百姓免遭战火,我先被送到秦国为质,后又被送往齐国为质,可比百姓惨多了。”

“太子为民受苦,百姓自会铭记恩德。待太子继承王位后,当以德和民,万不可忘记根本了。凡有道者,视尊位如汤锅,见印绶如缞绖,视金玉如粪土,观华堂如牢狱…一国之君不可贪图荣华富贵,天地立君王,以为民哪。”

“先生教诲,学生自会铭记。近几日长途颠簸,身心疲惫,还是先回府休息吧。”语毕,熊横先转身上了马车,屈原躬身向众人谢礼后,也仓促登上马车。

驭者提起缰绳,驱车缓缓驶入如血的残阳中。

立在一旁的庄蹻沉默地望着这些无助的百姓,越望越觉得他们太可怜了,只能摇头叹息,拍马驰去了。

当天夜里,疲惫不堪的屈原便召集庄蹻、宋玉与景差聚在府内议事。空旷的大堂内灯光昏暗,女媭为他们送来一盏稍微明亮点的青铜灯盏,并伫立在一旁静听。这位来自乐平里的民女,其命运一直与屈原的命运捆绑在一起,几经跌宕起伏,如今已是面容沧桑,鬓角泛白。

近些日子一直目睹朝中大臣们丑陋面目的宋玉满肚子怨气抱怨道:“先生哪,庄蹻与大臣们约定一月之期接回太子,娘娘以为胜券在握了,恨不得早早便将子兰扶到王位上去。”

景差也是一肚子怨气:“幸亏先生与庄蹻如期归来了,不然这大楚江山真要落入她母子二人手中了。”

“我们在寿春遭遇突袭,险些丧命,想必是朝中某位大臣派出死士截杀太子,或许跟争夺王位有关吧。”庄蹻更是一脸惆怅,自从得知太子要割让会稽郡,心中便一直挂念着会稽郡那万千百姓,“太子虽然归

来了,却要付出惨重代价,早知如此还不如立子兰为王,事情也不至于闹到这种地步…”

景差拽拽庄蹻的胳膊,轻声问道:“朝中已有风声说,太子为了归来继位,竟答应齐王割让会稽郡,此事可当真?”

庄蹻沉重点头道:“这些日子我一直在为此事犯愁。太子为了顺利继位,竟私下与齐王订下血书盟约,不顾黎民苍生。太子一旦继承王位,就得向齐王兑现诺言,会稽郡大片疆域就得拱手割让给齐国。如此行径,并非礼义之道也,越人并非货物,岂容朝廷割来让去?我奉大王与先生之命苦心经营会稽郡多年,深知越人秉性,宁可杀而不可辱,一旦楚国朝廷违背越人心愿,难保越人不揭竿而起,反抗朝廷!”

“庄蹻所言甚是,道义,乃国之大宝,民之所庇也,若楚国失去道义,何以庇之?”屈原点头道,“太子虽然归来了,但我们不能让他立即继位。其中一个原因,庄蹻已经说了;而另一个原因,为了营救大王,太子也不能这么快就继位,我们应该先拥戴娘娘听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