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初上,雁阵南飞,楚怀王率众臣在王宫外的亭台为屈原送行。
齐楚结盟,是一件轰动天下的大事,楚怀王及众臣都盛装出城相送。屈原尚未到来,楚怀王坐在一顶华丽的伞盖下等着,郑袖身穿一袭白色貂绒长衣,立在楚怀王身畔。亭台上的长案上摆满了践行酒,护送屈原出使的车队已经候在一旁,王旗飘飘,旄节飞扬。
众人期盼中,见屈原挎着一个单薄的行囊,腰间挂着一柄三尺长剑,气宇轩昂,急匆匆赶到亭台,到楚怀王面前跪地而拜:“大王赎罪,屈原临时处理一些家府事务,故而来迟了。”
“无碍,无碍!”楚怀王起身从伞盖下走出,扶起屈原道,“屈原哪,你此次出使齐国,任重而道远,不能让你孤零零去了,故而寡人特率满朝大臣在此为你践行!”楚怀王说着,给屈原端了一碗饯行酒,“临行前,再饮一碗楚国酒!到了齐国后,你要时刻挂念着国家,挂念着楚国百姓。”
屈原满怀感激,双手接过酒碗:“多谢大王赐酒,屈原万死也不会忘记楚国!”
楚怀王示意众臣端起酒碗,自己也端起酒碗,对屈
原敬酒道:“寡人率众位朝臣,在此以薄酒相托,预祝左徒大人出使齐国马到成功,完成齐楚结盟之千秋大业!”众人举碗,一饮而尽。
屈原又端起一碗酒,回敬楚怀王及众位大臣:“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屈原感谢大王与娘娘,感谢众位大人相送。为了齐楚结盟大业,屈原肝脑涂地,定不负使命!”众人再次举碗,一饮而尽。
酒过三巡后,楚怀王指着候在一旁的车队对屈原说道:“那齐国富庶,你若两手空空而去,如何见得齐王?寡人已为你备下国礼,命百名兵士一路护送。”
楚怀王说话间,有侍卫跑上亭台禀报:“大王,有两位年轻人求见,说要见三闾大夫。”
楚怀王笑道:“此处没有三闾大夫,屈原于两日前已升任左徒大人了。宣他们上来吧!”
不一会儿,只见两个背着厚厚行囊的俊俏后生向亭台快步走来,远远看见屈原便呼唤道:“先生,学生为你践行来了!”说话间,二人已走到跟前。屈原惊奇问道:“你二人为何来了?”其中一位青年回道:“师姑得知先生要出使齐国,特命学生为先生送来寒衣。”屈原忙向楚怀王介绍:“大王,这两位青年乃臣下学生,刚从乡下赶来。这位是宋玉,这位是景差
。来,赶紧拜见大王!”
宋玉与景差在楚怀王跟前跪地而拜:“宋玉,景差,拜见大王!”
“两位青年快快请起。你二人从乡下赶来为先生践行,真是尊师重道之楷模啊!”
二人谢恩起身。宋玉嘀咕道:“师姑让我二人为先生送来寒衣,还叮嘱我们一路上要照顾好先生。”
楚怀王听后哈哈大笑:“真是名师出高徒,明显就是一对机灵鬼。想随你们先生一起去齐国就直接跟寡人说啊,非得兜个圈子说一路上照顾好先生!”
宋玉与景差齐声赞道:“大王圣明也!”
楚怀王举目眺望远方,感叹道:“你们都去吧,趁年轻有为,随先生一起去齐国走走,去稷下学宫看看,多长些学识,以后好回来报效国家。”二人躬身谢恩。
此时郑袖上前道:“大王,臣妾好生惭愧,屈原早已收子兰为学生,人家乡下学生都给先生送寒衣来了,我这一王之后却无所表示,如何面对国人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