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色西斜,天边显得沉沉暮色。
这个关口,三个人影走到了巷子深处,正在路上攀谈。
三个人影中,一个小孩,一个少年郎。另一个则是个女子,约莫双十年华,头上盘着妇人髻,俏脸上生得一双丹凤眼,但面容柔和,带着一丝真切的笑意。
“少年郎莫要担心,你那几个朋友都没事,此时正在妾身家中歇息。”年轻女子笑吟吟道。
“多谢潘大嫂收容黑子与小弓,孙鸣没齿难忘。”
孙鸣拱了拱手,正色道:“若不是您,我可能还在城中无头苍蝇一般乱走,不知何时才能找到他们。”
“少年郎你…言重了,妾身不过是举手之劳。”听到这里,潘大嫂不禁有些脸热,道:“当时事出紧急,不容思考,你那两位朋友不知何故竟惹了官差围堵。”
“东跑西蹿,跑到附近来,岌岌可危,我不过顺手救下…”
当时出于好心和报恩的心思,她确实打开门让他们进屋,但事后等官兵散去,安顿好两人后,才想起来自己孤儿寡母的,一度懊悔,甚至想过劝他们早些离开…
如今出来寻找孙鸣,一是受了黑子委托,而也是为了避嫌。
“对啊对啊,你知不知道,那时候追他们的官差有多凶,幸亏我娘及时出手救了他们,”那个小孩子忽然开口说道。
说时还带着一脸兴奋,救人对他来说是一件十分惊险而有趣的事。
亲眼目睹了娘亲应对官差的有条不紊和等官差离开后的懊悔不安,他更加觉得这件事超乎了想象。
“小天!”潘大嫂头低下来,正好看见自家孩子的小眼神,心中没来由地一气,一双杏眼瞪了过去,教训道:“怎么和你孙鸣哥哥说话呢?没大没小的。”
小天霎时蔫巴巴的垂下头,扁着嘴道:“娘,你怎么又生气了?”
此时几人正路过一茅屋,孙鸣刚要说话,忽然闻到
了一丝淡淡的清鲜味,眼角的余光很快扫到了茅屋里的场景。
只见窗户敞开,里面两个身着长衫的文人正在看书聊天,一边用手拿着什么东西送到嘴边细细咀嚼。
两人说话很有谈兴,没有注意到他们。窗外的人继续行走,很快越过门窗,但还是能听到声音从里面传出。
其中一人好像声音平和,似乎说着“沈还拳”什么的,另一人则带着嬉笑谩骂的语气。
两人时不时说一句,间歇的时候还传出“砸吧砸吧”的声音,大概是吃东西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