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养孩子难

承唐 予我 6345 字 9个月前

()时光犹如白驹过隙,平静的小山村却始终是个不被外界打扰的世外桃源。即使五年过去了,天下间纷乱繁杂也丝毫不曾影响到这里的平和与宁静。

三柳村的田野依旧丰收,村外的小河依旧清澈透亮,便是那三株大柳树,也仿佛长的更为硕大了一些。

而在三柳村之外,五年间,这片浩然天下倒是发生了几件大事。

在众兄弟来到此地后的第三年,被视为盛唐中兴之主的皇主李崇文突兀的暴毙而亡。一时之间,被他十数年殚精竭虑,苦心稳定下来的皇朝局势也因此再度动荡起来。

由于在他龙驭宾天之前,未曾留下诏书确定继承人,皇室内部经过好一番权利争夺,不知怎的,最后竟是选了个七岁孩童成为了皇朝新主。

于是就又是无数朝堂势力一系列的明争暗夺,到了最后,崇文皇主的幼子李博良顺利继承了圣主之位。而因其年幼,其母独孤太后临朝,并有其叔父礼亲王李崇德监国辅政。

次一年,天降大雨,连绵三月不绝,以至水患遍及皇朝南方十二道。当年帝国南方万亩良田竟颗粒无收,无数饥民饿殍遍野,以至于出现了易子而食的人间惨剧。

监国摄政王李崇德下令各地开仓放粮,并调运其他各道粮食以求大力赈灾,可却是始终收效甚微。

没过多久,自银陵城更是爆发了极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其首领黄岩自号冲天大将军,仅仅三个月,便率领着号称百万之众的叛军连克南疆十二道数百座城池。

叛军自南而起,甚至波及皇朝东西疆域,一时间,大唐半壁江山尽数陷于战火之中,皇朝百姓皆苦不堪言。

监国亲王李崇德因此震怒,数日后,便亲率禁军十万精锐前往南疆镇压黄岩和他的冲天军。与此同时,他还征调了包括京畿和皇朝东方数道在内的府兵和辅军,共计三十余万众,协助他一同平叛。

除此之外,便是运送军粮和各种战略物资的民夫,李崇德便足足又从皇朝北地征用了近五十万的民夫。

此一战,一打便是两年之久。号称百战百胜的皇庭十六卫禁军甚至彻底打没了身上的无敌光环,禁军大小十二战竟是尽数败在了黄岩手中。

李崇德勃然大怒之下,屡屡临阵换帅,以致军心浮动,在他接连换了四位禁军大将军之后直到原金吾大将军尉迟德接管了禁军的指挥权之后,残余的七万禁军那已经低到极致的气势方才有所回转,接连打了不少胜仗。

而同禁军低迷的气势形成强烈对比的,却是原本李崇德并未打算依仗的各道府军战兵。

这边禁军节节败退,丢盔弃甲,那边的府军却是往往得胜而归,在其中更是涌现出一大批真正的铁血悍将,立功无数。

在苦苦支撑了两年之久后,黄岩的叛军逐渐开始败多胜少,他自身的威信也开始受到质疑。最后,规模庞大的叛军终因粮草不续的问题彻底导致了分裂。

又过三月,叛军领袖冲天大将军黄岩,于余杭城兵败被俘,在被押送回京后七日,于正阳门下惨遭凌迟处死。

可黄岩的死并不是叛乱的结束,一部分忠诚于黄岩的人,依旧蛰伏在各处,屡屡率军暴动伤人,令人防不胜防,惹得李崇德暴怒频频。

而一些原本已经投降皇朝的叛军将领,也因此被怒火攻心的李崇德下令斩下了头颅,这群人在死之前纷纷大声喝骂李崇德言而无信,不守道义。

而当时身处禁军大营之中的李崇德,闻言却只是轻蔑一笑:“尔等背信弃义、卖主求荣之人,也配谈道义忠勇?何况暴民乱国,人人得而诛之,你们一群贱民,也配同本王讨价还价,呸!”

饥民起兵为贼,固然迫于无奈,可若是皇朝赈灾及时,又岂会如此?

既已沦为叛军,从皇朝的角度来说,自然杀了也不为过。但是一国亲王既然早早许诺给予降将诸多待遇,那便当恩威并施,言而有信,以示皇家气度。

可这些承诺,最后竟然尽数变成了一把把鬼头大刀,不禁难免让人备感心寒,出尔反尔的事实又如何能堵住天下悠悠众口!

堂堂皇朝监国之亲王,气度胸襟竟如此之狭小,也不禁让诸多将士唏嘘不已。诸多出身贫苦的兵士,看到同样出身卑贱的义军士兵竟下场如此凄凉,更是有着一种兔死狐悲、忧患家人之感。若有朝一日,自己家乡遭受灾祸,今日之叛军,岂非自己明日之手足!

为将者,未能凝聚军心;为兵者,心不能一往无前!皇朝曾经最精锐的禁军已然堕落如此,也难怪对抗起一群面黄肌瘦的起义军耗时两年之久也难以取胜,最后居然还需靠着兵力的优势整整围困义军三月有余才艰难取胜。

皇庭外强中干,实力衰退的比之所有人想象的更加严重。一些有识之士,在听闻此战后,更是选择举家离开中原,甚至出走海外,远行避祸。

而各地节度使早已自成体系,之前便已有听调不听宣的架势,这一次虽是慑于崇文皇主时代的禁军之威,无奈协助李崇德平叛。

可在亲眼见识了禁军的实力之后,各节度使却是实打实地纷纷松了一口气,也重新萌发了沉寂了多年的野心。

这一次,国之疲态可谓尽显,镇压农民起义军,举兵三十万居然足足打了两年之久,虽然也有着地方官员暗中阻挠的原因,可禁军战力疲软也足可见一般。

起义军不仅仅打垮了帝国安南边军,也亲手褪掉了笼罩在皇庭禁军身上那百战百胜的无敌光环。

仅仅数月之后,皇朝东南边陲,十数个一直依附皇朝的小国竟先后宣布脱离皇朝而自立,而临近于此的八位皇朝节度使却对于此无动于衷。

于是便有人开始私下议论,那些小国实际上就是由南疆多位节度使所共同扶持起来的傀儡而已,皇朝节度使造反之心已昭然若揭。

谣传必定不是空穴来风,可皇朝东南多荒山野泽,从前倒是有天策军和左右金吾卫专司南疆军务!可天策军已覆灭多年,金吾卫战力也十不存一,唯一皇庭直属的安南边军也被黄岩给打的一蹶不振。

饶是李崇德对此十分震怒,可战争实在过于劳民伤财,刚刚经历了战事不久的皇朝根本再无力派兵镇压,也只好默认南疆之变,对此听之任之。

……

与此同时,在三柳村中,几个孩子却在平安快乐的氛围里逐渐长大了。八个五岁稚童已经到了活泼好动的年纪,时不时的就会闹腾的整个村子都鸡飞狗跳。

八个孩子中,小女孩粉雕玉琢却也古灵精怪,小男孩虎头虎脑也不乏贪闹好动。八个孩子宛如八个混世魔王一般,再加之父母宠爱有加,竟是一个赛一个的顽劣。

今天追鸡、次日逐狗,时不时地还会翻墙爬树、掏掏鸟窝,又或者在谁家门口挖上一个大坑,又或者在别人家院墙外留下几道长短不一的尿渍。

八道身影在不大的村落中到处玩耍,肆意撒欢儿……

可眼见着孩子们一天天的长大,他们的父母则是逐渐开始担忧起孩子们的成长来。

“诸位贤弟,小家伙们可是一天天长起来了。如今乱世隐现,我们在这里虽说偏远避世,却也终究算不得与世隔绝,河东地处中原,向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以后怕也是不得安宁呦!”

赵安国这些年却是始终不曾荒废武艺,务农之余,也勤加练武,整个人的精气神倒是比之数年前更盛几分。

“我原本想就让这群娃娃平安长大,做个普通的农家子弟,平平安安一辈子就好。可现如今看来,怕是不成了,待他们长大成人,还不知这天下究竟会有多少人称王称霸,乱世之中,他们若无力自保,岂不是要任人宰割,那可怎么行!”

“大哥,盛唐数百年,一代又一代的雄主开疆拓土,使得八荒之内,四海臣服。因而皇朝也愈发的重武轻文,以往皇庭强势,镇压万民,可如今武夫乱国,皇朝却再无圣主。”柳阡夜应声道。

“各节度使拥兵自重,更有甚者,摇身一变,现在俨然已经成了一方异姓王侯。如若皇庭依旧如此萎靡,我料想不出十年,我中原大地又要重现数百年前的乱世之景,群雄逐鹿,以至苍生蒙难,十室九空。”柳阡夜是几人之中读书最多的,也比之几位哥哥多了不少见识。

“皇朝承平五百年,国富民强,更是横扫天下使得万国来朝,纵观历史,我盛唐也是万古以来,独一无二。太祖终结乱世,一统天下,这才有了盛世长安和盛世大唐!而后的太宗更是世间少有的千古一帝,挟太祖之威,更是四方攘夷,令得天下异族尽皆拜服。”

“只是国之成败都系于他一身,如今我唐国武运昌隆早已胜过太宗当年,可历代皇主虽不曾有庸碌之辈,却再无太宗那般惊才绝艳之人。”几个兄弟认真听,柳阡夜也就认真说着。

“如今尾大不掉,中庭早已镇不住一国武运,再加上三百年前孔公上书谏言要弱武兴文,触怒了武人,竟致使全家获罪,之后甚至累及儒教文运。百年来,文脉越发式微,武夫乱国大势乃成。如果不是先皇主,以一己之力谋算了七大节度使,威慑住了蠢蠢欲动的各地军阀,恐怕如今皇朝早已分崩离析。”

“可即便如此,国运衰落之态也纤毫尽显!一个黄岩,也不知是哪个大人物扶持起来的跳梁小丑,更是在国运最为脆弱之际,一通王八拳胡乱施展一通便刁钻而阴狠地彻底打断了国之脊柱。”

如今的皇庭幼主,对于整个国家的控制力,怕是都出不了长安,国将不国的态势明显啊,柳阡夜暗叹不已!

“众位兄弟,若是为了几个孩子在乱世中,亦有立身依仗,而今我们唯独有几条路可以选!”

几个兄弟皆是目不转睛的看着他,闻言更是小鸡啄米般一齐点头:“老七(七哥)你说!”

“其一便是保皇,如若当今小皇主日后有能力扶大厦于将倾,做成那中兴之主,我们几人自然可以福延数代。即使不成,那便是攻掠天下不得,可守卫一方倒是容易许多,只要我们不战死沙场,至少也能得一善终,自然可保全孩子们!”

“再者便是寻一方军候,做那扶龙之事!只不过这种事,成则大富贵,败则尸骨无存。其三,那就是远走海外或是草原,寻一处战火波及不到之处,避祸不出。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七哥,我只求战火不要波及到我们兄弟,让这些孩子可以平安长大就好。”柴河自小颠沛流离久了,如今反倒是越发离不开这种平淡安稳的小日子。老婆孩子热炕头,何等人间幸事!他曾在幽州多年,可如今的他却是真的抗拒去参与到尔虞我诈的争斗中去了。

“小八,可不能这么想!我们虽不图建功立业,但乱世之中,哪里有独善其身的道理?有道是你不找麻烦,麻烦也早晚会找到我们的。”兄弟几个中,曾身经百战的斥候周勇感慨最深。“你要知道,往往越是想独善其身,却越是树欲静而风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