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琉球灭国

最后的枭雄 老格理 1525 字 9个月前

二、中国向来以含忍为立国之道,何妨将琉球与日本之间的问题视作蛮夷彼此间的冲突。针对有人称“国体所关,琉球之于中国恭顺如是,不得不发兵往援”,文章反驳道:近年俄国强占我伊犁,我们尚且含忍至今,更何况琉球这种鞭长莫及的海外藩属?

三、日本吞并琉球乃不义之举,其他国家自会抗议,琉球也不会坐以待毙。

光绪五年从年初直到年中,琉球灭国一事吵吵闹闹地持续不断,意见纷纭。朝廷也始终没能定下主意。此时,美国前总统格兰特访问中日两国,到达天津会晤李鸿章,“慨然以调处自任”。

五月上旬,大清国总理衙门照会日本驻华公使宍户玑,反对废琉球改置冲绳县。五月中旬,日本政府向格兰特表示,愿与中国直接谈判,不愿第三国过问。格兰特劝中国“宽让”,并以“中日失和交战”威胁清廷。

洋人势力的介入更让中日之间围绕琉球的纠纷错综复杂,不要说当事者难以厘清头绪,就是旁观者也是云里雾里看不清爽---大清国举国上下都需要一个有威望的人站出来说了,否则大家除了吵闹根本没法统一意见!

忽然,人们意识到还有几个重量级的大佬没有发声,其中总督大西北的“西北王”左宗棠和实际管辖东南五省的“江南王”李旭都还没说话呢!这两位的意

见可谓对朝廷的决策举足轻重,他俩不吭声,军机处的大臣们也得小心翼翼地挠头。

朝野内外开始关注左宗棠和李旭的态度了,朝廷也密旨垂询两位的看法。一些和左李关系密切的人士更是信函不断,纷纷就琉球事件咨询,其中王闿运也密函义勇侯请示机宜。

人们不知道左宗棠和李旭也信函往来密切,商讨对琉球一事的共同态度---在对外问题上,左宗棠认为李旭年轻有见识,比自己更清楚洋人的情况,所以每每涉及外交表态,他都会征询李旭的看法以保证左李的意见统一。

不久,左宗棠上奏朝廷坚决主张维护琉球的藩属国地位,坚决反对日本吞并琉球,扬言愿意在新疆平稳后帅兵出征琉球,不惜武力保护琉球!在国人和洋人的眼里,这位左大人就是典型的鹰派人物、好战分子,总是动不动就以武力相威胁来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