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派遣干部

最后的枭雄 老格理 1564 字 9个月前

柳大双不知道陕北是什么地方,忙问李旭在哪?李旭说在陕西北部的黄土高原,是个穷地方。柳大双有点迟疑,担心舅舅不愿意去。

李旭笑道:“你先问问舅舅愿不愿去吧。”说着把柳大双拉到身前,见其少妇风韵,屋内又没旁人碍眼,遂色心大动

几天后,黄天爵得知义勇侯有意让自己去管理一家大工厂,满心欢喜,连连答应。对外甥女担心陕北艰苦,他笑道当年在四川管盐,那里不也是穷乡僻壤么?没关系,舅舅不怕苦,就怕闲,蹉跎了岁月!

于是李旭便正式任命黄天爵以道员衔身份出任工业部延长石油公司总办,全面负责陕北石油的开发建设工作。李旭亲自交待黄天爵在石油方面的工作任务,要求尽快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石油开采、冶炼、加工等配套工厂,尽快生产出石油产品供应市场,满足市场需要。要特别重视技术的研发和积累,批准建立陕北石油学校,培养石油

工业人才。黄天爵表示一定不辜负义勇侯的希望,一定踏踏实实地工作,建立国家的石油工业体系。

黄天爵将家小留在江宁,自己带着一个小妾和一批工业部配属的部下欢天喜地地赶赴陕北上任---来自美国的采油井设备已经到位,正在加紧勘探当地油矿资源。建厂配套等这一切都等着黄天爵前往主持管理,他恨不得一步飞到延长。在江宁这些日子除了吃喝玩乐,黄天爵什么事都没做,眼见得肚子大了不止一圈,他闲得愁眉苦脸,真是浪费青春啊!

送走了黄天爵,李旭想到了一件大事。十余年来义勇军已经培养了大批地方干部,目前已经有不少干部分散在东南五省和西北陕甘等地工作,掌控了当地的行政管理工作。然而这对李旭来说还不够,他还需要将大批干部渗透进大清国的各个地方。

虽然有些地方特别是北方各地李旭还力有不逮,无法有效渗透。但是毗邻东南五省的两广、湖广地区却是李旭志在必得的地方。而且这些地方因为深受东南五省的影响而日趋和李旭控制的地盘关系紧密,当地日趋活跃的经济也需要更懂经济管理的干部。李旭慢慢地在办公室踱

步,思索着怎样更好更快地渗透进两广、湖广地区。

自同治十三年初,五溪干校就升格为金陵行政学院了,总部也从南昌搬迁到了江宁。李旭依然还是行政学院的院长,主管学员日常工作的是副院长沈思德。金陵干院主要培养培训中高级行政管理干部,同时在东南五省各省也建立了干部学校培养培训初级行政管理干部。铁血会组织部负责管理各地干校干院的管理教育,金陵干院为三年制,各省干校为二年制教育,只有干校毕业生才能报考金陵干院继续深造。

李旭要求干校干院面向全国招生,努力培养全国各地的干部人才,便于今后在各地开展工作。沈思德则大力推行李旭的指示,采取洗脑的教育方式方法培养培训了大批青年学生。每年培养出来的约两千名狂热的干部全部加入了铁血会,并且很快就投入到了各地的行政机关或者官署工作,成为义勇军控制地方行政的主力。

大清国各地的青年士子也改变了对义勇军干校的看法,不仅是那些出身寒门的穷苦学子和对朝廷科举绝望不满的士子纷纷投考义勇军的干校,就是那些名门望族的世家子弟也纷纷报考干校---义勇军声望势力如日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