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日军军官跌跌撞撞地跑来向西乡丛道报告,清军正在猛攻前哨堡垒。谷干城焦急地望着西乡丛道,西乡丛道苦笑一下---现在日军已经无法增援前哨堡垒了,能够守住龟山的大本营已经是竭尽全力了!只能命令放弃前哨堡垒,将所有日军集中到大本营死守,以待援军。
可是会有援军吗?西乡丛道自己也不知道。他举起望远镜,满心悲凉地望着前哨堡垒的残余官兵冒着清军猛烈的炮火死里逃生一般撤出阵地,心里是难以言表的酸楚---这次自己不顾政府命令冒险一搏侵入台湾,看来真是自讨苦吃啊!难道三千将士因为自己的豪赌而真的要陪葬吗?西乡丛道苦涩地摇摇头,茫然地望着海天一色的东北方向。
西乡丛道率领的侵台日军陷入绝境的消息已经传到了日本,政府内外一片哗然。虽然当初西乡丛道不听劝阻执意出兵犯台甚至不惜以海盗倭寇的身份出兵,当时颇令政府上下尴尬以致日本政府不得不被迫同意了西乡丛道的行为---现在西乡丛道陷入了困境也是他咎由自取啊!
然而日本政府却不能图一时痛快而置西乡丛道远征军不顾,不说那三千日军官兵的性命,就是西乡丛道也不是等闲之辈。此人乃是明治维新三杰之一的西乡隆盛的亲弟弟,也是明治维新的大功臣,更是镇压西南诸藩叛乱的大英雄!如果让西乡丛道死在了台湾,政府如何向上至天皇下至百姓的日本人交待呢?所以不能不管!
可是怎么办?军队主张派兵增援,不惜和大清国开战。然而看了西乡丛道带回来的消息,顿时主战派心里凉了半截---让西乡丛道部队陷入困境的是大清国赫赫有名的义勇军,虽然围困部队只是一般守备性质的二流义勇军部队,但已经让日军无法抵御。更要命的是那支封锁了海面的大清国舰队,五艘铁甲船让整个大日本帝国根本没法对付!
日本主战派一筹莫展,主和派遂提出外交谈判解决此事。日本政府遂于八月派内阁参议大久保利通为特使出访大清国,谋求外交解决台湾问题。满清朝廷听闻日本重臣来谈判台湾问题,遂令李鸿章为全权大臣和大久保利通会谈。
李鸿章接到上谕后,心想这几个月报上天天刊登台湾的情况,不仅国人的报纸刊登各种各样的报道评论,就是洋人办的《字林西报》、《北华捷报》等报纸也纷纷发文,搅得国内舆论一片倒地支持义勇军守土护国,无形中令李旭的名望又上了一个台阶,民间已有将李旭列为中兴名臣之首的说法了!
不仅他这个师兄李鸿章排在李旭的名后,就是他的老师曾国藩的名望也开始不及李续之了---这可不是李鸿章愿意看到的局面!他想还是赶紧处理完台湾的问题,免得李续之名利双收,招牌越来越响亮了,到时候天下只知李续之而不知李鸿章了!
李鸿章和大久保利通开始谈判。大久保利通核心条件就两条,一要中国承认日本进攻台湾是所谓“义举”,二要中国赔偿兵费,开口要价二百万两。李鸿章
无所谓“义举”,倒是纠缠于“赔偿”的名义和数额。于是讨价还价,最后以“补偿”名义支付日本白银五十万两,日本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