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太师又盯着这人许久,见其面色如常,也暗赞一声“还算稳重”,开口说道:“这便是了。此物似是后唐遗留,当时记载某种古物所在的。你既不知,献宝也是有功。枢密院恰逢有缺,我会于皇上商议的。”
那门生听了,当即心下一喜,磕头如捣蒜一边,叩谢太师提携大恩,随后也就告退了。
庞太师初见这绣帛之时,却也曾起了杀人灭口的心思
。只是一者这门生是自己一手提拔,也知道他的人品秉性,自知他是一心忠于自己,献宝也是好意交换仕途;再者这人城府颇深,也是官场上绝佳的厚黑之人,此番献宝,怕是也备了后手,自己也不好冒险将其诛杀;三者这世上之事,两人间的秘密却总是制衡双方的,这人纵是有异心,量他也不敢将这等要紧之事随便说出,只消给够了他好处,今后大家便更是同舟共济,却不需杀戮脏了手。
考虑周详,打发那门生去了之后,庞太师又是心中一阵慌乱,饶是他三师之首的身份,一国太师的地位,面对这等国之重宝,却依旧失了些往日的镇定分寸。好在他内心足够强大,不一会儿也就想通了过来,将这事儿仔细打算了一番,又着下人私密请了身边最信得过的客卿过来,请这位文史大家一看这绣帛。
那客卿是个六七十岁的老先生,须发皆白,脸颊上满是刀砍一般的皱纹,走路都需要下人搀扶。这人见了绣帛,也是吓得一口气喘不上来,庞太师早有准备,命人奉上药汤给先生顺气,才使其勉强镇静些许,又仔细察看。
许久之后,这位老先生缓缓起身,告诉庞太师此绣帛的确是朱全忠的亲笔,一应年份也是对的,只是其中那几句隐语十分晦涩,自己也难以解读。
庞太师当下大喜过望,遣人将老先生送回,自己直看
着那绣帛许久,想寻出传国玉玺所在的些许端倪,却始终不得,空耗了半日光景。
不过得了这等宝物,庞太师还是欣喜非常,准备了一场大宴。非是他浅薄存不住事情,而是他也想借着这次宴会试探下众人的心思,毕竟寻找传国玉玺这事儿靠他自己难以实现,却需要些贴心稳重的人物;再者这传国玉玺一旦找到,无论这江山姓赵还是姓庞,总得有能人帮衬些许。
庞太师的酒宴,众人自然给足了面子。一应的奉礼不说,更有几位知晓庞太师喜好的,千辛万苦寻来了宴中助兴的清客雅士,一时这宴中也是热闹非凡。
[]史无庞吉此人,只取《三侠五义》人物形象,不影射任何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