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大业有望日

宋时 一剑封喉 1597 字 9个月前

只见那绣帛应是上好蚕丝织就,怕是经历了百余年的光景,已是发黄破烂,直入纸张一般,早失了绣品应有的细腻柔和。若仅仅是一卷绣品,庞太师府上无多有少,千余匹也有,一应丝料绣工都远超面前这份绣帛。若是旁人敢拿了这等破烂来逗庞太师开心,庞太师单是赏他绣锦也能将其活埋。

只是这破烂绣帛之上,被人用极细的笔锋勾画了一副地图,批注了无数细小字句。绣帛虽历经百年而破败,那笔墨却依旧亮黑如新,显然是用了上好的墨方;而勾画地图和批注的笔法,都是俊秀有力,似有刀斧之意,显然是出自一位金戈铁马的将领之手,也算是书法上的一位大家。

庞太师身为一国宰相,总理阴阳,自是识得这绣帛上勾画的地图正是大宋中原一带。再看旁边批注,庞太师当即觉得心中一震,呼吸都为之暂停片刻,却是被其中内容震惊。

原来这绣帛本是后梁太祖朱全忠亲手绘制,记载了其从唐哀帝李柷手中夺取传国玉玺的一应过往,并写明因李氏复辟之心不死,朱全忠自知难以抗衡,于后梁国破前一年着人仿造了一枚传国玉玺于宫中,自己亲自将真玉玺藏在了某处,以求纵是后梁国破,李氏子孙也寻不得传国玉

玺继承,法统不顺,自难持久。

说起这传国玉玺,市井间一直各色传言不休,颇有一份神异色彩,却是百姓人人都知晓的。传说这玉玺原是始皇帝嬴政所致,以整块上佳蓝田玉雕琢,上有当时丞相李斯亲笔以龙、鸟、鱼、蛇形状,鸟篆书写就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秦二世而亡,子婴跪捧玉玺献刘邦于咸阳道左。汉末王莽篡位,向王太后索玉玺而不得,王太后怒掷宝玺于地,令其损去一角,后为王莽以黄金补全。

随后千余年间,这枚传国玉玺就以皇室法统的代表流传于各朝之中,中间历经无数风雨,见惯了尸山血海的改朝换代,曾几度失踪,又几度出世,直到前朝李唐之末,朱全忠废辍哀帝,才将这国之根本把握手中。只是后梁灭国之后,这传国玉玺也曾现世于后唐皇帝手上,直到后唐灭国,后唐末帝李从珂抱玺自焚之后才再度失踪。

按照这绣帛上朱全忠的记载,那枚随着后唐末帝自焚而失踪的玉玺竟是仿造的,真玉玺被他藏在了某处,地点在这绣帛之中用几句晦涩难懂的密文标注,只需破解其中意思,加上绣帛上勾画的地图便能寻得。

庞太师自然知晓这传国玉玺的一应历史,也曾动念寻找过这等国之重器。毕竟自玉玺消失之后,大宋一朝也不曾寻得,只得凭着后周太祖郭威所制的两枚国玺传承,法

理却是不顺。这传国玉玺历经千年,已成了自始皇帝以来,确立国统法理的重器,其意义之重大,却不是凡人所能染指的。

只是玉玺消失之后,太祖皇帝也曾遍寻天下而不得,后来诸位皇帝虽也有这个心思,却不再抱有寻获的希望,只当这宝玺与李从珂一通毁在了大火之中。如今庞太师得到的这卷绣帛,却是指出了真正传国玉玺的所在,却叫他不住心惊,又有万千念头生灭。

庞太师看着绣帛许久,这才强自压制心神,深吸一口气,缓缓抬起头来,看着面前那位献宝的门人,沉声问道:“这东西,你看过么?”

那门生一头汗水,跪地说道:“禀太师,小人曾看过些许,却不解其意,谅是小人行伍出身,大字不识,只念其乃是古物宝贝,拿来求太师慧眼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