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抽空还料理了一下刘鸿的事情,希望大家还能记得这位仁兄,率领着几百山贼,带着几大车粮食投奔了山海关。当时的袁应文对他并不存在足够的信任,只给他分派了畜牧养殖,屯田种地的小活。时间一长,袁大人才发现,这个家伙读书不怎么长进,搞副业倒是一把好手。在短短的时间内,把山海关农牧业都整的有声有色,士兵们的生活开始得到了改善。这也可谓是不可磨灭的功劳。
因为如此,袁大人特意给刘鸿补了一个正八品的职缺,担任山海关边军的屯田校尉。专门负责后勤补寄这一块。不过他和杨磊倒是并不冲突。杨磊主抓的是伙食,而他主抓的是怎么提供食材。
不过简单的说,这虽然对于一个秀才来说,身无功名还有前科,正八品也不算低了,不过他的搭档杨磊也是个伙夫头,却是五品官,这让他有点不太平衡。不过刘鸿同志有一点是相当值得肯定的,那就是他不平衡的时候,想到的不算去迫害别人拉别人下水,
而是在反省和认识自己的不足,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切实的提高工作成绩,使自己的功名和事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其实这才是个中应有之意,但是遗憾的是,很多人都不能理解这么简单的道理,对于你怎么想的怎么说的怎么做的,领导们心里完全都门清,跟明镜一样。不要觉得如何如何,其实领导之所以成为领导,就是因为他们吃的饭比你吃的盐都多,你不要试图去斗心眼。所谓争是不争,不争是争,夫唯不争者,天下莫能与之争。你不去争不去抢,上面对你才放心,才肯用你。
个中缘由,刘鸿已经深得其中之味了。这且不提,监视者暂时没有了,皇帝应该不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再派一个监军过来,如果有的话,那么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来一个收拾一个也就是了,这里是山海关,不适合有监军这个物种的存在。另外,后勤保障工作也做的相当不错了。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练兵了。磨砺自
己的锋刃,等待着清军的第二次进攻,相信那是不久之后的事情。
事实上他们考虑的一点不错,镜头转回到盛京城,也就是现在的沈阳。睿亲王府邸,多尔衮正在和自己的嫡亲弟弟多铎聊天。是的没错,是在和多铎聊天。多铎已经醒来了,从那次不成功的出征,导致自己差点丧命以来,他已经整整昏迷了多日,总算是醒来了,不过他的身体还是比较虚弱的。
此刻他穿着一身绛紫色的丝绸袍褂,带着六合一统瓜皮帽,帽子的正中镶嵌着一颗绿宝石。腰间系着一条象征着皇室的卧龙带。公正而客观的说,这员沙场上的猛将,卸下戎装的时候,就是一位翩翩美少年。
对于饶安,他是这样评价的,一个帝国就算是再没落和腐朽,都会有忠臣良将出现,尤其是在这个帝国的最后阶段,可能这样的抵抗会尤其强烈,所以,多铎并不记恨饶安,他认为像饶安这样的人,是在为大
明朝尽自己的本分。如果他这样的战将能够归顺大清,为大清效力的话,其价值远远比起卖身投靠的范文程要高的许多。
应该说,就凭这样的见识,多铎就不应该被小觑,他不仅是一员猛将,而是一个心胸宽阔的帅才,是可以属大事挡一面,指挥而定的人。可惜的是,自古以来就有这样的不如意,那就是,惺惺相惜的两个人,却属于不同的阵营,如此岂不是可惜了的。
多尔衮此刻倒是没有那么宽的胸襟,他告诉多铎,如果能有一天在战场上遭遇了那个叫饶安的明军小将,一定要亲手把他干掉。才能雪自己同胞兄弟被刺之耻辱,多铎听他这样说,只是呵呵一笑,不做反驳,也不表示同意,毕竟这是自己的哥哥,他也是朝廷的亲王,他有什么想法,或者想去做些什么,也不是自己能够拦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