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每一名青年的梦想,为了梦想实现,又有多少高中毕业生回校复读。复读班,多称之为“高四”。故而高四的全体学生,又有几人不生活在这梦里。这本该是梦想灿烂的时节,却因了高考的成败得失,使得梦想多彩起来。吴若水,一个农家子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为了这梦,他不得不与同学回校复读,拯救自己的梦想。有的梦破灭了,有的梦实现了,破灭者不甘失败,再一次织起它。那个年月,谁不想自己的梦想灿烂呢?
1、楔子
一九年七月九日,全国高考的最后一天。
夏令时下午五点左右,最后一门课——生物——正在进行。个个精疲力尽,考生,家长和老师。考生在做垂死的挣扎,家长和老师在做最后的准备。老师在考场外等待,这样的场面对他们来说已经习惯了,一年一次,只不过是铁打的考场流水的学生罢了。家长在家里,这几天干啥都没有心绪。虽然没有去县城陪着孩子考试,却也一点不比考场里的孩子轻快,有些家长直接不下地干活了,坐在家里手摇蒲扇,眼盯着墙上的挂钟,连水也不想喝。
苦熬三天,最后一门课要考完了,家长们一直在嗓子眼堵着的心马上就可以落回肚子里了。成与不成,当是一个月以后的事了。
终于,分针低下了头,下午五点三十分到了。
考生家长在家里,一下子把蒲扇扔在地上,长出一口气,走出屋门,在天井里踱起步来,静等县城考试归来的孩子。
县城的高考考场里,此刻,掌握考生命运的大钟敲响了。
“解放了,终于把牢底坐穿了!”吴若水晕晕乎乎地挪出考场,长出一口浊气。此时此刻,谁也再无心思考虑试卷的得失,现在的眼中只有挤车,回家。终于能安心地睡一觉了。
吴若水都懒得和同学打招呼。问题是,打招呼能说啥。
等我胜利的消息!此时谁也没有把握喊出来。
学校接送考生的大车上,还是有不少同学在相互议论答题的得失,对错。这都是应届生的事,作为过来人的吴若水和八班的复习生,懒得再议论。如果说话,也是相互约定,高考成绩发榜之前,去哪个水库游泳。
回到学校,吴若水和几个同学打个招呼,骑上破自行车就回家了。
“考得咋样?”刚进家门,母亲就问。虽然天已经黑了,父母还在天井里等着。
看着父母脸上那焦急加高兴被二除的神情,吴若水不知怎样回答才使父母满意。
“不怎么样。”吴若水只是平淡地说。
也只能平淡的说。如果给父母的希望越大,如果希望没有实现,失望岂不是越大。如果说得越没有希望,到时考中了,父母岂不是更高兴?
“好歹今年可考上。”母亲的心仍悬着。
“这个现在怎么能知道。”父亲有些含而不露而已。谁不希望早些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