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银丝炭

考官皆敌派 文理风 3641 字 11个月前

傅书抱小皇帝跳护城河记

第一日

傅书抱着小皇帝,站在大殿前的玉桥上,满脸悲愤的痛哭道:“先帝,臣对不住您啊,您把陛下交给臣,臣却让他做南逃之君,留千古骂名,先帝啊,为护陛下名声,臣今日当舍生取义,和陛下一起跳入这滔滔河水之中,以全陛下后世之名!”

太后在后面吓得花容失色,大呼道:“太傅,太傅,此乃先帝唯一骨血,还望太傅垂怜,万不可行此举啊!”

太皇太后气喘吁吁的被宫人扶着赶来,也哀求道:“太傅万万不可啊,皇儿就这一点血脉,您抱陛下投河,留下我们两个孤儿寡母怎么活啊!”

傅书抱着小皇帝,沉声问道:“两位娘娘可还欲要南迁,让陛下做担此骂名。”

两宫太后忙摇头:“不迁了,不迁了,太傅,您快把陛下放下。”

第一日,太傅vs两宫太后,太傅胜!

又一日

傅书抱着小皇帝,一手抱着玉桥的栏杆,一手抱着小皇帝,仰天长叹:“先帝啊,臣无颜见您啊,陛下要做亡国之君了,臣痛心啊,臣不愿苟活了,今日,臣就带陛下去地底下见您了!”

太皇太后和太后闻讯赶来,一看此景,顿时吓的六神无主。

太皇太后忙道:“先生息怒,哀家只是误信谗言,断没有割地求和之念。”

太后也连连点头:“先生您别生气,都是那奴才巧言令色,才骗了哀家,先生放心,哀家回去杖毙那个该死的奴才,您一定抱紧陛下,陛下身子金贵,断不能出一点闪失啊!”

第二次,太傅vs两宫太后,太傅胜。

再一日

傅书抱着小皇帝,一脚跨过玉栏杆,骑在上面,看着下面深不见底护城河水,涕泗横流:“先帝啊……”

追来的两宫太后见此情景,腿一软,双双跌倒在地,太后趴在地上大哭:“先生当心陛下啊,陛下这几日又重了些,您千万抱住了啊!”

太皇太后也哀求道:“先生您快把陛下放下,陛下如今正是活泼好动的时候,您千万别把他掉下去,您说的,哀家准了。”

第三次,太傅vs两宫太后,太傅胜。

………

………

第n次,太傅vs两宫太后,太傅胜。

又见太傅抱着小皇帝要跳护城河

……

大臣甲:太傅大人次次抱着陛下跳河,难道就不能换个招,他不腻么?

大臣乙:谁让两位娘娘就吃这套。

大臣丙:果然招不在老,管用就行。

大臣丁:两位娘娘就陛下这一个孙儿儿子,太傅又是不要命的,两位娘娘哪里敢赌。

——

两宫太后:这天杀的傅书,又带我孙儿儿子跳河!

傅书:皇帝越来越重,以后可怎么办?

小皇帝:先生,河里有鱼,好好玩,我们下次还来看鱼好不好!

钱尚书把刚写好的密折封好,收到袖子里,闻言抬头,说:“怎么不至于如此。”

“可是那是科考啊!怎么能因为此等小事就………”

钱尚书定定的看了刘忻两眼,突然笑了起来。

“刘将军,你到现在,居然还不明白圣上让你来通州到底是为了什么,唉,也是,你虽然进了羽林卫,可到底不曾在朝野中打磨过,有些事,终究还是看不透。”

刘忻顿时脸涨的通红,有些不服气的说:“尚书大人这是什么意思,卑职虽然比大人位卑言轻,可也明白有些事能做,有些事却做不得。”

钱尚书被刘忻顶撞,却丝毫不见生气,反而笑着说:“刘将军,你真以为这仅仅是钱的事,要真是因为钱,老夫有一百种法子让他田仲毫无察觉下凑够上京的盘缠,你信不信。”

“什么!”

“比较简单的法子,如:老夫去找当地的一个乡绅,让那个乡绅去王家村建个别院,那别院,恰好盖在田仲地的旁边,结果在建的过程中,哎,一不小心占了田仲的地,你说,那乡绅要不要赔银子?这银子,田仲会不会收?”

“这……”

“然后这乡绅再豪气一点,既然占了,那干脆都买下来吧,啊不卖,那出双倍的价行不?你说,这样那位还缺进京的钱么?”

刘忻目瞪口呆的看着钱尚书,张了张嘴,最终还是合上。

“是不是奇怪老夫明明有法给他送钱,却不做,反而偏偏要自找麻烦的帮他科举?”

刘忻终于反应过来,忙恭敬的说:“卑职愚钝,刚才无意顶撞大人,还望大人宽宥。”

钱尚书摆摆手,问了刘忻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刘将军,你是武将,你知道一个武将最怕什么吗?”

刘忻一愣,认真想了想,说:“上战场?”

钱尚书顿时笑了,说:“老夫非武将,说的自然不是打仗。”

刘忻想起钱尚书是吏部尚书,不确定的说:“难道是无人赏识或者不被重用?”

钱尚书顿时笑了,说:“这倒很符合现在的你,可如果这位将军已经手握兵权,身处高位呢?”

“这,”刘忻想了想,还是说:“卑职不过一中郎将,如何知道那些大人物的想法,就算勉强猜,只怕也是不准的。”

“你倒是有自知之明,老夫就告诉你,那就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自古大将非善终者,除战死沙场,大多逃不过这几个字。”

刘忻一惊,有些明白钱尚书大概要说什么了。

“昔日那位虽然和麾下十二万精锐战死沙场,可他手下那些守城的将领和兵士,却都活了下来,后来圣上改朝换代,那些将领群龙无首,边关又需要防御,就被圣上一一用高官厚禄加以收服,继续在边关守城。

当时之所以如此顺利,一是那些将领往日唯田仲马首是瞻,田仲一死,那些将军方寸大乱,想反抗又没人可以领头,陛下出的条件又够优待。所以撑了一段时日也就默认了。二是这些将领自持手中有兵,边关当时还有不少柔然余孽,朝廷只能用他们,所以有恃无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