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银丝炭

考官皆敌派 文理风 3641 字 11个月前

——

两宫太后:这天杀的傅书,又带我孙儿儿子跳河!

傅书:皇帝越来越重,以后可怎么办?

小皇帝:先生,河里有鱼,好好玩,我们下次还来看鱼好不好!

钱尚书把刚写好的密折封好,收到袖子里,闻言抬头,说:“怎么不至于如此。”

“可是那是科考啊!怎么能因为此等小事就………”

钱尚书定定的看了刘忻两眼,突然笑了起来。

“刘将军,你到现在,居然还不明白圣上让你来通州到底是为了什么,唉,也是,你虽然进了羽林卫,可到底不曾在朝野中打磨过,有些事,终究还是看不透。”

刘忻顿时脸涨的通红,有些不服气的说:“尚书大人这是什么意思,卑职虽然比大人位卑言轻,可也明白有些事能做,有些事却做不得。”

钱尚书被刘忻顶撞,却丝毫不见生气,反而笑着说:“刘将军,你真以为这仅仅是钱的事,要真是因为钱,老夫有一百种法子让他田仲毫无察觉下凑够上京的盘缠,你信不信。”

“什么!”

“比较简单的法子,如:老夫去找当地的一个乡绅,让那个乡绅去王家村建个别院,那别院,恰好盖在田仲地的旁边,结果在建的过程中,哎,一不小心占了田仲的地,你说,那乡绅要不要赔银子?这银子,田仲会不会收?”

“这……”

“然后这乡绅再豪气一点,既然占了,那干脆都买下来吧,啊不卖,那出双倍的价行不?你说,这样那位还缺进京的钱么?”

刘忻目瞪口呆的看着钱尚书,张了张嘴,最终还是合上。

“是不是奇怪老夫明明有法给他送钱,却不做,反而偏偏要自找麻烦的帮他科举?”

刘忻终于反应过来,忙恭敬的说:“卑职愚钝,刚才无意顶撞大人,还望大人宽宥。”

钱尚书摆摆手,问了刘忻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刘将军,你是武将,你知道一个武将最怕什么吗?”

刘忻一愣,认真想了想,说:“上战场?”

钱尚书顿时笑了,说:“老夫非武将,说的自然不是打仗。”

刘忻想起钱尚书是吏部尚书,不确定的说:“难道是无人赏识或者不被重用?”

钱尚书顿时笑了,说:“这倒很符合现在的你,可如果这位将军已经手握兵权,身处高位呢?”

“这,”刘忻想了想,还是说:“卑职不过一中郎将,如何知道那些大人物的想法,就算勉强猜,只怕也是不准的。”

“你倒是有自知之明,老夫就告诉你,那就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自古大将非善终者,除战死沙场,大多逃不过这几个字。”

刘忻一惊,有些明白钱尚书大概要说什么了。

“昔日那位虽然和麾下十二万精锐战死沙场,可他手下那些守城的将领和兵士,却都活了下来,后来圣上改朝换代,那些将领群龙无首,边关又需要防御,就被圣上一一用高官厚禄加以收服,继续在边关守城。

当时之所以如此顺利,一是那些将领往日唯田仲马首是瞻,田仲一死,那些将军方寸大乱,想反抗又没人可以领头,陛下出的条件又够优待。所以撑了一段时日也就默认了。二是这些将领自持手中有兵,边关当时还有不少柔然余孽,朝廷只能用他们,所以有恃无恐。

此为防盗章

王夫子也深有同感道:“要是成帝活到这,也还不到五十,这天下易主的事,只怕压根就不会发生。”

“然后呢?”

“成帝一死,当时却发生了一件大事,而这件事,也成就了后来这三位。”

田仲忙问道:“什么事?”

“成帝大丧之日,柔然之主摩提可汗趁国内旧主刚丧,新帝年幼,悍然起兵三十万,直捣边关,一日之内,外围城关数处被破。”

“这是乘人之危,行不义之兵,该死!”田仲愤愤的说。

“是啊,只是当时柔然势大,来势又凶,许多人只想着逃命,哪里还管别的,甚至连朝中大臣,宫中太后,太皇太后,都想带着小皇帝逃命。”

田仲听到这,突然说道:“不能逃,皇帝不能逃,百官不能逃,一旦逃,只能逃到江南,那样整个北方就都丢了,民心也丢了,从此朝廷只能在南方偏安,偏安不能久存,这朝廷也离灭亡不远了。”

王夫子诧异的看了田仲一眼,说:“想不到你小小年纪还挺有见识的,居然说了和当时那三位同样的话。”

“呃,哪三位?”

“就是我刚刚说的那三位人杰。”

“奥。”

“说起来成帝还真是一代明君,虽然英年早逝,可这识人的眼光,却真是无人能及。

当初成帝病重时,太子才一岁,成帝知道太子年幼肯定无法治国,就在临终前找了三位辅政大臣进行托孤,而这三位大臣,就是他最信任的赵承、田靖和傅书。

礼部尚书傅书为太傅,丞相赵承和信武侯田靖一文一武。

而在此柔然大军压境,朝廷危急之际,三人经过短暂的商量,站了出来。

傅书仗着身为太傅,皇帝之师,直闯后宫,从正收拾东西,打算南逃的太皇太后、太后那里抢了小皇帝,然后一路抱着才一岁的小皇帝上了大殿。

丞相赵承直接敲了上阳宫的大钟,把文武百官都召集到了大殿,然后在大殿上慷慨激昂陈述南逃害处,并且严令所有官员,不得南逃。当时有些权贵不听,嚷着不逃会死,尤其以当时的国舅为甚,结果丞相二话不说,直接拿出当初成帝的托孤圣旨,让御林军将国舅拿下,当场击杀,朝中众人顿时噤若寒蝉,再无人敢说南逃之事。

至于信武侯田靖,这个更狠,丞相赵承在大殿力压群臣时,信武侯直接让三军披麻戴孝,自己拉着棺材去了边关。并扬言,关在,他在,关破,他死!”

“好气魄!”

“然后,朝廷用了整整三年才抗住柔然的攻势,后来就是两军对垒,再后来关外突降大雪,柔然各部落损失严重,才逐渐退去,而那时,已经是八年后了。

这期间,傅书为了压着两宫太后不南逃,曾数次抱着小皇帝要跳护城河,丞相赵承为了处理公务,吃住大殿,而信武侯田靖,当初离家的时候妻子正身怀六甲,结果戍边八载回来,儿子见到还以为他是军中送信的将士,跑过去问:‘大伯,你有我爹的信吗?我爹是信武候,在边关守城。’

当时信武候就受不了,抱着小儿子失声痛哭,甚至连前来传旨的礼部官员都见之落泪,回去做诗云:‘戍边八载,其子不识,当街叫伯,将军洒泪’。

而后天下太平,傅书用心教导小皇帝,赵承改革吏治,整顿国库,安抚因战乱流离失所的百姓,武信候因为伤势过重,回不得边关,便派长子去边关守城。”

田仲听完感叹道:“救国于危难,安天下之民,确实当为人杰!”

——————————

番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