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假期

重生八十年代 蔓词 1368 字 11个月前

林大山和林福山连忙把话题岔开,让两母女坐下吃饭,免得两个人饭前还得抱头痛哭一场。

饭桌上家里三个男人外加亲娘把学校从里到外又从外到里详细的了解了一遍。

从老师到同学到宿管恨不得每个人都问清家里几口人。

林秋觉得好笑又贴心,只能再三跟家人说明学校里一切都顺顺利利的,没有什么难处,并再三保证自己在学校会好好吃饭学习,绝不省钱。

再活一世的林秋其实不论是知识的积累还是对人心事故上的把握都可以说是游刃有余,但是这种家人把自己放在心尖尖上呵护着的感觉实在是让她无法自持。

仿佛身如浮萍的自己一下就有了牵挂,恨不得能生出三头六臂把自己的亲人呵护在羽翼下。

吃完饭,林秋问起了家里的经济状况。

这一年多来,跑商的经验越来越丰富,林秋觉着家里的经济情况应该是稳步上升的,不说富庶小康只怕是绰绰有余了,问一问只是让自己心里有个底。

谁知一听林根权和林大山一说道,林秋就明白自己还是小看了自己的亲爹和亲哥。

现下刚90年代,跑商这行当刚刚兴起,

改革开放虽然已经开始了十年了,外资已经开始因为政策、税收的扶持进驻内地了。

下海这个词也渐渐的热起来,但其实普通老百姓的物质生活还远不能和林秋上一世相比。

这个时候即使是下海,也是在国内做倒买倒卖,外贸这个概念还没有出现,像林氏兄弟这样赚外国人的钱那是远远地走在时代的前列。

林根权两兄弟在这一行里起步早,又有林秋这个外挂。

别人还没意识的时候他们已经起步,别人起步的时候两兄弟已经是行家了。

中国内陆一些衣服鞋袜等小商品放到俄罗斯简直能引起疯抢,可是这上哪采购、打点哪些关节、销路如何打开,这些关键的点还是得有熟人带才能顺利上路。

林家两兄弟经验丰富,人又厚道。

自己发家致富之后因为生意越来越顺,琢磨着请专人分批采购,组织一批跑商的倒爷统一运货。

既增大了货运量还提高了路上的安全性,又在俄罗斯市场设立了专门的销售点,乍一看已经有后来的外贸公司的雏形了。

而因为带着许多倒爷走出去赚了钱,两兄弟居然在当地混的小有名气,隐隐的成为了一帮倒爷的带头人。

再过两年等家里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后,自己得有个大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