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的日子转瞬即逝,又到农人们最忙的时候了,不过对于季家三兄弟来说,倒是无所谓忙不忙了,反正一年四季都没闲到,当然也没累到。
现在季家三兄弟都是只有水田地自己种,剩下的旱田地都雇出去种土豆了,还没到种植水稻的时候,现在哥仨基本上就是牵着家里的牛儿们到处赚点外快。
经过了好几个丰收年,家家户户多多少少都存了一点钱,家里劳动力充足的,平常又能去码头找活计,所以只要不是那种极其懒惰的人家,基本上这几年都过得很富足。
有钱了大家也是会享福的,村里人也都开始雇牛犁地了,村里有牛的人家没几个,雇牛那是要趁早的,这些有牛的人家里,季家牛儿的要价最公道,而且付账方式也很灵活,没钱还可以用家里的粮食换,实在没有钱和粮食,还可以到秋再给。
这样便利优惠的条件,让季家的牛儿成了大家的哄抢对象,基本上这边刚秋收完,就把粮食送到季家,把明年的犁地的名额先占上,省得到时候没牛可用,只能靠着人拽犁杖。
不过牛儿作为家里的重要“劳动力”,自然是不能不停歇的去干活的,所以季家都是可着亲近的人先用牛。
亲戚多的人家,烂糟的破事也一堆堆的,尤其是季家还有两个白眼狼叔叔和两个爱搞事情的婶子。
季子仁去年只给二叔和五叔家犁地了,被季家三婶四婶念叨了一年。
今年季家三叔和四叔早早的就上门来“预定”,季子仁可不是那种宁愿自己受委屈,也要成全别人的圣父。
虽说是亲叔叔,季子仁也没打算惯着这俩人,直接就说排满了,两人生气归生气,也不敢轻易得罪这个大侄子,只能回家坐在炕头骂季子仁分不清里外,胳膊肘往外拐。
本来季子仁还是想顾及亲情的,毕竟是亲叔叔,在血缘上是最亲近的,要不然也不能把家里的地,用那么优惠的价格租给他俩家种,但是架不住两家人不要脸啊。
有些人就是一点都不能可怜,一旦你发了善心,他们就开始得寸进尺了,总想着占便宜,季家三婶和四婶前年用牛的时候,明明说是到秋给钱,但是秋天粮食都收到家里了,也没见给粮食。
季子仁上门要钱,两家人竟然臭不要脸的异口同声的说:“以为是不要钱的,侄子给亲叔叔用一下牛,还要钱?”
当时都把乔月给气笑了,这帮极品啊,真的是一点脸面都不要啊。不仅胡搅蛮缠,还擅长道德绑架。
季子仁不想为了这点钱跟她们掰扯了,就算掰扯赢了也是惹一肚子气,全当犁地钱喂了狗,就当花钱买教训了,吃一堑长一智,反正以后两个叔叔家的事,季子仁再也没管过,不过两家还算有点眼力见,没敢在土地上做手脚,老老实实的种地交粮,倒是让季子仁无从下手,没有理由往回收地。
反正自家男人是个拎得清的,乔月也懒得跟这些婶子们扯皮,消停的做一个家庭主妇,安排一家老小的生活起居,但愿岁月静好。
这天一暖和,小米粒是彻底的坐不住凳子了,带着弟弟成天成天的不着家,在外面玩得可开心了,乔月倒是乐不得的,儿子不在身边闹哄,正好可以清静清静,好好的归拢归拢家里的东西,研究研究还有啥能卖钱。
在这个时代,无论是富贵人家还是穷人家,多子多孙都是福气的象征,人多就意味着劳动力多,能够更多的创造财富。
乔家爹娘努力了一辈子,也就生了一儿一女,跟其他人家比,孩子是真的算少了,本来就是儿女稀薄的人家,女儿也出嫁了,小儿子又外出求学了,就剩两口子在家留守,正孤单寂寞呢,此时肚子里这个小娃娃的到来,简直就跟上天给的恩赐似的,让乔家爹娘兴奋得好几宿都睡不着了,给沉静的生活带来了新生的喜悦,日子都过得愈发的有活力了。
身边的人接二连三的怀孕,不仅没给乔月带来压力,反而让她想开了,不再期待着怀孕的事情了,生孩子不是做任务,没必要非得按照计划来,生活毕竟是人过的,不像工作,需要做计划。
如果做什么事情都要做个计划,生活就少了惊喜感,日子是得过得多无趣啊。
有些事情是强求不来,还是顺其自然的好,也许上天有别的安排呢。
为了让阿娘肚子里的弟弟或者妹妹能够营养充足的茁壮成长,乔月有空就回娘家,给阿娘做营养丰富的美味菜肴。
现在乔家也不差钱了,乔家阿爹又要当爹了,开心得不得了,更是变着法的买好东西给媳妇补身体,生怕饿到肚子里的娃娃。
天气特别冷的那几天,乔家阿爹还要去大河里面砸冰窟窿挂鱼呢,被媳妇严厉禁止了,这才放弃了冬捕计划。
乔星知道自己即将要当哥哥了,也很是开心,还用自己攒的压岁钱给阿娘买了一个簪子,喜得乔家阿娘天天插在头上,逢人就说是儿子给买的,脸上都快笑出褶子了。
天气是个最让人捉摸不透的家伙,不知道啥时候就突然变了,昨天还寒风刺骨呢,今早一起床,就发现屋檐上哗啦啦的往下滴水。
积累了一冬天的雪仿佛一夜之间都化了,明明是艳阳高照的晴朗天气,却到处都是淅沥沥的下雨声,幸好家里的院子已经用石头和砖头铺满了,就算雪化了,也不会让院子变得泥泞不堪,弄脏鞋子。
不过村里的路就没这么好了,就算夯实了,但是依旧会有坑坑洼洼的地方,孩子们最喜欢踩水泡了,早上兴奋的出了门,中午回家就变成了泥娃娃,被阿娘拿着鸡毛掸子撵得满院子跑。
泥泞的道路可阻挡不住村民们对春天的期待。春暖花开,大地复苏,大家早就按奈不住往外跑的心情了,家家户户都是一家老小齐出动,女人领着小点的孩子们去田野里挖野菜、男人们带着家里的大点的孩子跑到刚开化的河里去捞小鱼。
因为春天是鱼儿产子的季节,大家就像约定好了一样,这个季节不去大捕大捞,只去大河的支流处截鱼,打打牙祭,让家人们沾点荤腥。也没人划船去大河里挂鱼,毕竟人活一张脸嘛,谁也不想为了一口吃的,被村里人戳脊梁骨。
季家三兄弟在家窝了一冬天了,整天研究木匠活,早就腻歪了,此时终于能出去透透气了,哥仨收拾了一下家里的渔网,打算去附近的小河里捞点新鲜的鱼儿,给家人换换口味。
眼瞅着家里的老爷们都出去了,两个孕妇也待不住了,在家都窝了一冬天了,就想出去散散步,吹吹风,反正不管去哪,只要不在家待着就行。
于是季家的几个女人一拍即合,齐齐换下臃肿的冬装,穿着还算轻便的春装,一人挎个小篮子,在季家阿奶的带领下,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出发了。
“大嫂,这边这边,这有一大片婆婆丁!”
“大嫂快来,我这看到一大片地环,撒楞的啊,一会儿那谁就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