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磨光员工问“检验包装员是哪个?”生产部干事一说出那人的姓名,那个磨光员工立即惊叫起来,说道:“那是他们的同村老乡,关系很密切的。这肯定不是简单的计数错误问题。”这事一传开,磨光部更是闹烘烘的了。
那位生产部干事回到办公室对焦亦石讲起此事,焦亦石听后很是惋惜地说:“你呀你呀,如此地沉不住气。刚一发现这事就急忙去找那个检验包装员,她一口咬定是计数有误你可奈她何?你应不动声色就可能多发现几次,或许还有其他人也会如此做,那就不是一句计数有误就能搪塞过去的了。你这样一杆子下去,水下蠢蠢欲上的鱼儿都钻到深处了。”
那干事张着嘴,尚在寻思,焦亦石继续说:“你回想一下,如果那个检验包装员不是存心多计数,你一向她提到此事,她为什么不提出要重新清点一遍,以证实她没有错误呢?说明她心虚呵。”
生产部干事这才明白过来,拍了两下自己的脑袋,说:“是的是的,脑子太笨了。”焦亦石笑道:“吃一堑长一智,下次就聪明了。”
下午一上班,张宝骏就交给焦亦石一张辞工书,焦亦石看后,说:“你这份辞工书我不能接受,因你说到的辞工原因是不被厂部信任,那就要等我们把相关的事情调查清楚后再说。”
张宝骏说:“那我就只写‘我要辞职工’,可以吧?”
焦亦石说:“那我可以接受,因员工有辞工的权利,可以不必深究原因。”
张宝骏立即到人事干事那里要了纸、笔,写了几个字交给了焦亦石,焦亦石收下后,说了一句:“可以了”。
张宝骏又说:“不光是我辞工,我那几个老乡也要走。”
焦亦石说:“我刚才已讲了,员工有辞工的权利,工厂是不能阻拦的。”
焦亦石明白,那些徇私之事,都发生在张宝骏小老乡的圈子内,要他的小老乡提供证据,是很难的。即使能查个水落石出,也要费很多的精力和时间,还不如就这样快刀斩乱麻的干脆。
加上磨光部张宝骏的小老乡们同一部分不服气的员工们已形成对抗,为避免发生意外冲突,也必须快些处理完此事。
没多久,张宝骏又来了,交给焦亦石14人的辞工书,包括3个检验包装员,其中就有那个“计数有误”的在内。
焦亦石经请示凌总、吴老板,全部同意了这些人辞工。当天下午,张宝骏等15人就离厂走了。
下午下班时,焦亦石招开磨光部全部人员开会,宣布原副主管戚云宏任主管,又提了一名副主管。
自此,磨光部工作就较顺利地开展了起来。
两个月后,生产部派驻磨光部帮助工作的人员撤出,由主管、副主管全权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