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亦故亦新又开局(2)

平凡的下海岁月 扬潇津 1802 字 11个月前

焦亦石说:“这样做,能使自己既详细又及时地掌握生产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厂里的生产效果才能更好。很多事情是不能让别人代替的。”

吴老板笑了,习惯性的拍拍焦亦石的肩头,说:“只是太辛苦你了。”

措施二、健全强化生产指挥系统

通力厂创建之初只有几十人,按工作性质划分的每一生产部门员工也就十来个最多二十来人,每一部门设立一个主管进行全面的管理,诸如任务安排、质量监督、数量控制、产品周转等等,也是可行的。

但随着企业的发展,现在工厂已有400多人,订单量大时高峰超过500人,最大的部门近百人,最小的也四五十人,却仍是一个主管承担部门全部的管理工作,确实是力不从心。因之常出现员工坐等工作安排而窝工、质量出现问题不能及时发现而造成批量废品,做好的产品不能及时周转而造成下一工序的怠工,生产场地摆满了半成品或成品而造成拥堵与杂乱。

为此,焦亦石给大一些的部门增设了一名副主管和一名专职qc(质检员),小一些的部门增设一名主管助理并兼职qc,在全厂增加了3个搬运工,负责各部门之间在制品的周转。

并下发文件明确各职位的责任,主管负责本部门员工的工作任务的安排和调剂、出勤率的掌控、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抽检、安全生产的监督。副主管负责产品数量的控制和记录、产品质量的巡视、指挥搬运工及时进行半成品或成品的转运。主管助理的职责类同于副主管,不同的是因是兼职qc,就要负责产品质量的检测。

这一措施实行后,虽然增加了几个管理人员,但生产秩序却大为改观。生产线上消除了员工停工、窝工,生产效率得到提高。产品生产的数量得到准确控制,不再有大量的积压或补数。生产场地再没有拥堵和混乱的现象,走道畅通无阻、清洁干净。

几个老主管们都由衷赞叹:现在工作有了起色,人却不感到象以前那样累了。

措施三、质量控制要贯穿于产品生产的全过程

以前只有包装部设了一名qc员,其他部门都是由主管兼管产品质量。主管们本就忙碌,兼管产品质量往往成了空话。待到产品进入到包装部,已经是成品了,这时qc员才检测出废品或次品,损失就较大,并且不易查找出废、次品的原因,更麻烦的是若废、次品多,不够出货数量,还得从头开始进行补做。

现在各部门都设有专职或兼职qc员,并单独设立质管部,负责全厂产品质量的管理。又以厂部的名义下发了《产品质量管理条例》,规定了每一种产品零件生产时,必须进行首件检验合格后才能进行生产,生产过程中,qc员每隔1-2小时时间必须对生产中的零件进行即时抽检,各部门主管、副主管要来回在生产线上巡视,随时关注生产中产品质量状况。每天生产出来的产品,经qc员全检或抽检合格后,才能转往下一部门继续加工。

如此,实现了对产品生产中全过程的质量监控,有效地杜绝了批量废、次品的发生,将质量事故消除于萌芽状态,也避免了以前常发生的补料补做的现象,对工厂效益的提高很有好处。

三项措施的实施之初,被厂里很多人称为“焦厂长的三把火”,在大多数人支持的同时,其中也不乏疑惑和观望。

取得成效后,人们信服了,态度也亲近了,人们不再称焦亦石“焦厂长”,皆称其“厂长”,随着新进厂的员工增多,很多人并不知道“厂长”姓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