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亦故亦新又开局(2)

平凡的下海岁月 扬潇津 1802 字 11个月前

化了两天的时间到各部门、班组了解情况,用了3小时写出了一份《当前生产中急待实施的三项措施》交给凌总。

那天正好吴老板在厂里,2小时后,凌总就将那份东西交给焦亦石。焦亦石接过来,见首页的空白处,吴老板写了“很好,同意。”并签了他的名。

凌总告诉焦亦石:“老板和我都看了,完全同意你提出的措施,请尽快落实。老板还说了,厂里生产方面的事情,你决定就行,不必都要向我俩请示。”

焦亦石:“小事我决断,大些的事项还是要请示为好。”

凌总说“放手干吧,相信你”,就走了。

为有利于工作勾通,焦亦石将这份东西分别给骆经理、伍总管看看。骆经理望了一眼首页,说:“不必给我看啦。”就交回给了焦亦石。伍总管倒是挺认真地看了,并说:“我也要学习你的做法,把当前要做的事情罗列出来,以便向老板和凌总请示。”

之后,焦亦石着手落实那三项措施了。

措施一、精准控制产品的生产数量

以前,香港公司出货通知单到大陆厂后,骆经理只是原样复印几份,分发到各生产部门。各部门主管就按照出货通知单上的品名、数量和有关要求来安排生产。同种产品生产的次数一多,就导致很多的积压,时间一长,产品表面质量发生变化,就成了废品,造成很大的浪费。

有时,又因备用数量放得少了,后面工序中损耗较大时,到包装部的成品数量就不够,往往要通知前几道工序的部门急急地补做,搞得手慌脚乱。

针对以上弊端,焦亦石以厂部名义下发通知,自本月即日起,5天之内各生产相关部门均拿出即日的盘点清单交生产部,以后每月28日均将当月的《库存盘点清单》交生产部。

同时,骆经理接到的香港公司出货通知单后不再复印给各生产部门,只复印2份,一份给物料部作材料准备,一份经生产部文员登记后交给焦亦石。然后焦亦石根据产品生产的有关部门的个数,决定复印的份数。

同时,在复印下发给不同部门的出货通知单上,特意留出空白处,由焦亦石根据各部门的盘点清单中的库存数及一定比例的备用数,明确的写上各部门需新制作的数量,并将库存情况和相关技术要求、注意事项也简明扼地写上。

这一措施实施不到十天,各生产部门的主管们都交口称赞这种方式好,克服了以前各部门自行其事的盲目性,避免了产品不必要的积压甚至形成废品,提高了效率,杜绝了经常性的匆忙补数现象。

对全厂现行生产很熟悉的吴老板了解到实行这一新措施的良好效果后,当然很为高兴,在不少人前说“厂长真行”。

可当他看见焦亦石在每一张下发的出货通知单上都要写上不少的文字要求时,他说:“厂长,你可叫生产部的助理代你写这些嘛,何必要自己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