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新的环境新的人

平凡的下海岁月 扬潇津 2564 字 11个月前

焦亦石说:“好的好的,舒师傅你去忙你去忙。”

舒师傅一离开,那个坐着低头做事的男青年立即站起来,走到焦亦石身边,笑着问焦亦石:“你是刚刚来厂的?”

焦亦石也友好地答:“是的,刚到。”

那男青年又问:“听你讲话的口音,好象是洪城人,是吗?”

男青年说得不错,焦亦石虽然也在外地工作了多年,但讲起普通话来,夹有很浓的洪城口音,许多与他初次接触的且对洪城话有所了解的人,一听就能准确地判断出他是那里人。

焦亦石说:“是的,我是洪城来的。你呢?”

男青年说:“那我们是老乡了,我是宜春来的。”

这是人们的习惯,在省内时,同一个县市的是老乡。一到外省,则同一个省的人就是老乡了。

既是老乡,就亲热起来了。

男青年把他坐的椅子搬了过来,与焦亦石同坐在办公桌边,聊了起来。

焦亦石知道了:男青年叫晏成生,师范学校毕业,在宜春一个乡里公办小学当美术老师。学校教师较多,他是停薪留职来广东的,已在通力厂做了快一年,他的工作是美工,主要是在石膏上雕刻出各种花饰,再翻浇出树脂模型,用于在雕刻机上加工出钢模。

焦亦石也向他谈了些自己的基本情况。

正聊着,铃声响起。晏成生站起身,说:“下班了,我们去饭堂吃饭去。”

人事部谢主管站在饭堂门前,见焦亦石走来,他向焦亦石招招手,把焦亦石带进饭堂,对厨房工作人员说:“这是上午刚来的焦师傅,你们认识一下。先借个碗给焦师傅吃饭,下午他会自己准备碗。”

厨房工作人员找出一付碗筷,在自来水下冲洗了一遍,交给了焦亦石。

焦亦石在厨房工作人员指点下,先到搁在门外的大饭桶中盛了米饭,再进厨房在摆着一碟碟装有菜的台子上取了一碟,倒进饭碗中,走出了厨房。

焦亦石见很多人都端着饭碗去了宿舍,但他因吃完后要将碗筷还给饭堂,便同少数人一样站在水泥地上吃起来了。

菜是一荤两素,焦亦石觉得还不错。可注意看一下旁边多数人吃的菜,却都是素菜。焦亦石仔细分辨了一下,原来大多数人装好饭后,排着队在厨房小窗口打的菜是素菜,只有少数人进到厨房里面才能取到荤菜。

无怪乎人事主管要带着焦亦石同厨房工作人员认识,就是方便以后进去取好一点的菜。焦亦石心想:或许这就是普通员工同师傅、管理人员的待遇差别吧。

焦亦石吃完,将碗筷洗干净交还给厨房工作人员后,走上四楼的宿舍,晏成生已站在楼梯口等着。

见焦亦石走上来,晏成生就问:“焦师傅,厂里安排你住哪个宿舍?”焦亦石手一指:“就是那一间。”

两人走到那间宿舍门口,晏成生一看,说:“也是3人一间,你还不如住到我们宿舍。我们宿舍原是3人,前两天走了一个,你住进来,大家也熟悉些。”

焦亦石便同他去看了一下,都在一层楼,只是晏成生的宿舍在走廊尽头,相对来讲还安静点。

下午上班时,焦亦石到办公室找到人事部谢主管,提出住到晏成生那个宿舍的要求,谢主管很爽快地同意了。

之后,他到工模房,先告诉晏成生人事部已同意他入住晏成生那间宿舍。然后,又找到工模房主管舒师傅,说要去外面买些生活用品。舒师傅讲,反正线切割机还未到,你也做不了什么事,你去买吧。

走出工厂大门,公路两旁有不少的中小型商店,店内的商品,基本都是打工者必需的日常用品。塑料脸盆、水桶、把缸、晾衣架、搪瓷碗、棉絮、枕头、草席,焦亦石都买了。加上他从家里带来的被套、床单,已算齐全。将买的和带来的物品都提到晏成生那个宿舍,焦亦石就打扫、整理床铺,按传统说法,已是“睡有床”了。

晚饭时,焦亦石用的是自己的碗了,于是同大多数人一样,也端起饭菜回到宿舍。

晏成生同另一个年龄与他相仿但较壮实的男青年已在吃着饭,见焦亦石进来,他停了吃,将焦亦石和那个男青年介绍了一番。焦亦石知道了,那个男青年叫颜之雄,和晏成生既是同学也是同事,一个地方来的,现在通力厂当仓库主管。

颜之雄比较斯文,话语不很多,对焦亦石很是客气。

饭后,晏成生提议一同去外面走走。

焦亦石说:“今天我就不去了,我要赶紧给家里写封信,以免家里挂念。”

晏成生说:“对对对,应该的。我这里有信封和邮票,还有通力厂的信笺纸,都在我床头。”

焦亦石说:“下午时我都买了,信笺纸倒可给我几张,以示我已进了新的厂了。”颜之雄说:“焦师傅,厂大门口有邮箱,信投入那里就行。”焦亦石笑着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