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表现自己增身价(1)

平凡的下海岁月 扬潇津 1728 字 11个月前

由于线切割机床尚未到厂,焦亦石上班时便没有什么实际性工作。

于是,在征得工厂王经理同意后,他就到全厂各个部门去转悠转悠,熟悉工厂概况。当晏成生工作松闲时,或者在宿舍里,他同晏成生和颜之雄也常聊一些厂里的人和事。渐渐地,焦亦石对通力厂的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

工厂属港资私营企业,是老板吴国洪一人独资,焦亦石见到的那位老板的太太姓凌,叫凌绍舟。工厂始建于1987年,从广东南海搬到东莞的樟木头镇,再搬到深圳西丽,现在又搬来东莞黄岗。

厂内设有办公室、工模部、啤机(冲压)部、综合部、磨光部、包装部、仓库、维修组、保安后勤部等部门,员工共有四百多人,顶单多时,有六百多人。

开始几天,出于看新鲜,焦亦石常出去到附近转一转,还搭乘厂里的货车去过广州、佛山。后来,就比较安心地坐在未来的线切割机房看看报纸和技术书籍。

据说旁边的那台电火花机配套用的交流稳压器坏了,电火花机便停下了。一个三十来岁的男电工修了两、三天仍未修好,厂里打算买一台新的。

那天上午吴老板来美工晏成生处看样办(样板),看完后同焦亦石打招呼。

焦亦石问:“老板,听说那台交流稳压器修不好,要买新的,我想修一修看。”

吴老板立即来了兴趣,瞪大了眼睛问:“你会修吗?”

焦亦石说:“不能打包票,但可试试,可以吗?”

吴老板大声说:“当然可以啦,对工厂有利的事谁都可以做。”

焦亦石说:“但我手头没有万用表等工具,可否向电工借用?”

吴老板想了想,说:“不必去借,这些工具以后你这里也是要用的,你跟我来,到财务支点钱,你去买点需用的工具,拿票据报账就行了。”

焦亦石随同吴老板到财务室,借支了200元钱。

走出厂大门,在附近几个小店里找了找,没有要买的工具。焦亦石只好走到黄岗镇街上,在一个大点的电器商店买了万用表、电烙铁和几样小工具。

回到厂时,已是中午吃饭的时候。

下午一上班,焦亦石就拆开了那台交流稳压器进行检查。

这种稳压器,是那些年电力供应不足、输送给用户的电压严重超低而被广泛使用。以前焦亦石也用过,修过,对它的工作原理是较熟悉的。经检查,当确定其自藕变压器部分是正常的之后,焦亦石就放心了。他明白,问题是在自动控制部分,这部分即使有元器件损坏,更换也不用化多少钱。焦亦石仔细检查后,发现是一个电压取样二极管的一端管脚松动,与线路板上的铜箔不能导通。

焦亦石将松动的管脚拔离线路板,看到铜质管脚表面已是氧化成黑色,自然会与线路板上的焊点分离,不能导通。

他小心翼翼地将管脚上的黑色氧化层刮去,露出了铜色,再用电烙铁将其焊到了线路板上。待冷却后,试用镊子拔管脚,挺牢。再用万用表检查,正常导通。焦亦石将线路板和稳压器外罩装好,通电试验,稳压器工作正常。

焦亦石到工模房找来了那位电火花机的操作者,让他开机试试,看能否正常使用。经开机使用,电火花机恢复正常。

那位操作者立即关机,说:“我要赶快去告诉老板一声,不用去买新的稳压器了。”

一会,吴老板来了,问焦亦石:“是什么东西坏了,化多少钱修的?”

焦亦石说:“什么也没坏,只是一个二极管管脚松动,导通不了,重焊后就好了,一分钱也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