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自身来考虑,放弃先天优势追随张骞入汉,或许能当个小小的……不,这是妄想,武帝发动的连续战争令经济几乎崩溃,生活在汉帝国当缩头乌龟,始终都会被波及,体量越大,受到的冲击就越大。如果体量较小,不需要等到以后经济崩溃,光是胥吏、税役、地方豪族之间的竞争,就很折腾人,过不了安宁日子。”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情,以后会娶妻生子,他们也会被影响,而我却没有抗争力量,只能与他们一起在时代潮流中浮沉、呛水、窒息、痛苦挣扎。”
“终究与伊稚斜有关系,今后被人告发,莫名其妙被一个死间的罪名处死也是很可能的。甚至不需要罪名,就能让自己暴毙,谁让自己寄人篱下,没有反抗能力?”
“不需要罪名,莫须有。呵呵,第一次听这个词的时候,是一种愤怒、遗憾,等听得多了,见的多了,也就麻木了。这种事情落到自己身上,想麻痹自己都难。千百年后,有人会为岳飞的不公遭遇而感到愤怒、遗憾,可千百年后谁又会知道一个籍籍无名的降汉匈奴贵族?”
“入汉……好想去长安看一看那里的风土,应该比广袤的匈奴疆域要好,懒散的匈奴人连随手就能做到的种树工作都不愿做,更别指望他们去研究层次更深的花卉种植、园林技术。好看的景色,连绵的雄伟宫阙,只能去长安。”
懒洋洋躺在已被阳光烘干的草地上,赵安国闭着眼睛脸上暖融融,右手按在自己胸口,心跳强劲有力,轻微风声中隐约能听到心跳声咚咚如同战鼓,甚至能感受到血流在体内冲刷的奔流声。
“或许是我太贪,竟然惦记着单于位置。伊稚斜如果成功,我未尝没有争夺单于位置的机会。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潜意识里一直抗拒着入汉,寻找着入汉后的种种悲惨结局来警告、说服自己。”
“对,应该是这样。等卫青、霍去病打残匈奴后,伊稚斜也就该老死了,那时候卫青、霍去病这两位神将也该先后病逝,文景之治积蓄的国力也消耗一空,武帝纵然雄心万丈,没有五铢钱大神,没有卫霍这样的即信任又能打的神将,他还会对匈奴发动没有多少收益,且风险不定的战争?”
“不需要面对汉帝国的战争压力,或许二十年的时间……就十年的时间里,自己兴许就能种田种出一片大好基业。然后……新的汉匈战争在自己手里开启?善于进攻的匈奴缺乏后备兵源,与善于防守又后备兵力无穷无尽的汉军,真是一场恶战,自己老死之前,能不能占据河北都是一个问题。所以,这是一场没有意义的战争,开启或不开启,对自己的人生也没有意义。除非,真能找到长生不老药,能让自己慢慢耗死武帝,再耗死其他贤明的汉皇和霍光之类的强势汉臣。等耗到汉帝国外戚当政,阶级开始固化,国家体制运转僵硬的时候,自己就能击破汉帝国。”
“而且,匈奴男人太懒了,除非断绝他们后路,不进攻汉帝国就死路一条。只有这样,这帮懒货、灰色牲口才会拼命投入战斗,而不是一哄而散,一起背叛。”
“然而,这还是没意义,处理一个汉匈糅合在一起的庞大帝国,想一想就头疼。除了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外,会把自己置身在无穷无尽的麻烦之中。”
“还真是幸运的武帝,少年继位就有父祖积攒下的丰厚家底。在姐姐家品尝野味儿,却收获了卫青、霍去病这样的神将。再加上自己本身能力也不是很差,刘彻能成为武帝,今后的千古一帝,这几乎是一种必然。”
感叹一声,赵安国右手抬起遮住晒向眼帘的阳光:“想太多没用,如果张骞绑架我入汉呢?又或者被一场疾病夺去生命,再加上战斗死亡,或阴谋刺杀……虽然匈奴这边不流行这类高效、粗暴的手段,可不得不考虑。人生有太多的意外,想太多真没用,可能明天我就会被人砍下脑袋,头皮被切下制成装饰品,头盖骨被打磨成器具。”
“唔,谁也不知道自己明天会不会横死,看来行乐要乘早,免得留下遗憾。这么想,这么做,会不会显得没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