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9章 大筒!大筒!

锦衣镇山河 肥胖的可乐 2426 字 12个月前

贺六凝视着牡丹台。那里地势非常高,且城墙坚固,城头还部署有为数众多的倭军火铳手。

贺六问吴惟忠:“吴老将军,你有把握攻下牡丹台么?”

吴惟忠思忖片刻,答道:“攻不下来的。兵法有云,守强攻弱,高强低弱。现在,戚家军是两弱对倭军的两强!更不必说,西城的倭奴,会抽调大部分兵力前来增援牡丹台了。”

贺六问:“那咱们就装装样子。。。”

吴惟忠摆摆手,打断了贺六的话:“六爷,李大帅说了,让我们假戏真做!我们只装样子可不行!北城这里,多吸引一个倭奴增援,就能为西城的攻城主力,减少一分阻碍!”

说完,吴惟忠大喊一声:“袍泽弟兄们!记住,你们是戚家军!倭奴,就在牡丹台上!随我攻上牡丹台,杀光那里的倭奴!”

“杀!杀!杀!”最后的戚家军,用齐声的呐喊,来回应他们的主将!

吴惟忠抽出佩刀,高喊一声:“杀!”

在北城负责防御的倭奴头子不是别人,正是关白府忍者头目宏村英寿!小西行长判断,北城地势最高,西城地势最低。明军的主攻方向,应该是在西城。所以他亲自坐镇西城,将北城交给了不怎么会打仗的宏村英寿。

牡丹台上,宏村英寿忽然看到前方出现了一支军队。他们踏着整齐的步伐,杀气凛然的向着牡丹台前进。这支军队中,有一面军旗,上面绣着一个大大的“戚”字。

宏村英寿大惊:“戚?戚虎的戚家军?坏了!戚家军是明军精锐中的精锐。他们出现在北城,那明军的主攻方向,就一定是北城!”

戚家军虽然只有三千人,然而,只一面“戚”字军旗,就顶的上三万大军的威慑力!

宏村英寿转头朝手下一名传令兵喊道:“你快去西城,告诉小西阁下!戚家军出现在了牡丹台附近!让他速派援军到牡丹台来!”

城下,吴惟忠高喊一声:“冲锋!”

三千戚家军袍泽,扛着攻城云梯,朝着牡丹台发动了无畏的冲锋!

宏村英寿高喊一声:“火铳手,放铳!”

“嘭,嘭,嘭”,一排排铳子,射向戚家军将士们。一个又一个的戚家军士兵倒在地上。身后的人,扛起云梯,踏着同伴的尸体,继续前进!

他们孤单!他们并肩!他们前进!他们战死!他们知道,今日,他们要守卫戚家军最后的荣光!他们不能给已经故去的武毅公戚继光丢人!

戚家军不计伤亡的猛攻牡丹台,终于让平壤城内的倭奴们相信,明军的主攻方向在北城!

西城,小西行长得知这一消息后,连忙抽调八千西城守军,增援牡丹台。

西城城下。麻贵朝着李如松喊:“李大帅!城头的倭奴动了!撤下了不少人!应该是去了牡丹台!”

李如松点点头,挥动令旗。杨万、张世爵、李如柏的三路大军,开始进攻小西门、大西门、七星门。

城头的小西行长,猛然发觉他的判断失误!三万明军直扑西城,说明牡丹台方面的戚家军,只是佯攻而已!

不过,小西行长却自信他能够守住西城。因为西城尚有八千倭军、三千朝奸部队守卫!而这八千倭军中,又有四千是火铳手。这四千火铳手,装备着最新式的西洋火铳。其射程,远胜于明军装备的鸟嘴铳。且,据他所知,此次入朝的明军,装备的火铳并不多。

只要依靠先进的火铳,抵挡住眼前的三万明军一个时辰,东城、南城的防御部队,便能赶到西城。到那时,西城城头的倭军将达到一万八千余众!

小西行长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严重的低估了明军的火器水平!

忽然间,城下发出一阵震耳欲聋的声响,明军千炮齐鸣!无数铅子、碎石子,砸在了西城城头!

倭军没有防备,伤亡很大。小西行长的右臂,亦被铅子击伤!

小西行长惊呼道:“不好,大筒!是大筒!”

所谓的大筒,翻成汉话即是火炮。

此次入朝的明军,的确不屑于玩什么鸟嘴铳。因为,人家是玩炮的!

攻城的明军刚刚使用的,是改短了的小弗朗机快炮。此炮只有三尺长,单人即能发射。且实用子母铳,打完一枚子铳,片刻后就能再装填。类似于几百年后的手炮。

后世有位华夏作家,说什么国人发明了火药,用来造爆竹,西方人用来造枪炮。其实,纯粹就是扯淡!

至少,在明中期,华夏的火器水平,绝对不亚于当时的西方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