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章 人生如梦

锦衣镇山河 肥胖的可乐 2524 字 12个月前

三年之后,二十三岁的张居正,再次打点行装,准备上京。

离京前的那个夜里。张文明叮嘱自己的儿子:“儿啊,这次上京应试,你不要想着中什么状元、榜眼、探花。人啊,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能中个三甲榜末,谋个同进士出身的功名就成!”

张居正点点头,踏上了去京城的路。

第一次参加会试。张居正败在缺乏经验。

第二次参加会试,有了经验的张居正,仔细揣度阅卷官的心思,做出了几篇中规中矩的应试文章。

会试放榜,张居正榜上有名。虽然名次不怎么靠前,却也得到了参加殿试的机会。

殿试上,张居正耗尽二十年所学,写就了一篇才华横溢的锦绣文章。

放榜那天,张居正从榜尾开始看自己的名字。

三甲,一百三十人。没有张居正的大名。

张居正慌了。

二甲,他从倒数第八十名,看到了正数第十名。还是没有张居正的名字。

张居正彻底傻眼了!三年的等待,近二十年的苦读,难道换来的还是名落孙山?

张居正鼓起勇气,看向二甲前十的名单。

“张居正!张居正!张居正!”

他的名字,出现在了二甲第九位上!明代殿试榜单分为三甲。一甲只有三人,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二甲第九,就等于是整个殿试的第十二名!

张居正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欣喜若狂,他如痴似癫,他喜不自胜:“噫!中了!喵了个咪的!老子中了!二甲第九!进士出身!”

接下来,张居正平复了下自己喜悦、癫狂的心情。参加了承天殿内的群英宴,成为了天子门生。

中举之后,接下来就是分派官职。张居正的运气不错。他被选派到翰林院做庶吉士。

翰林院庶吉士,只是个七品小官。

明代文官,宁愿到外省做地方官,也不愿进翰林院。因为外任官儿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而翰林官儿,则没什么进项。属于穷官儿一类。

庶吉士除外!如果让官员们在四品知府和七品庶吉士之间,二选其一。只要官员的脑袋没进水,一定会选择七品的庶吉士!

因为大明官场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想要进内阁,必须在初入官场时,有过做庶吉士的履历!

庶吉士别看只有七品,却不是谁想当就能当的。首先,你要在殿试中,入围一甲或二甲前十名;其次,你要才思敏捷。在御前问话时,得体的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最后,你要品貌端庄,仪表堂堂,合乎“官体”。

说白了,想当庶吉士,必须肚子里有货,颜值要高,口才了得。也只有这样的人,假以时日才配进入内阁,进入大明王朝的权力中枢。

二十三岁的张居正成为了庶吉士,他前途无量,他前程似锦!

在翰林院,张居正遇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三个伯乐:翰林院掌院学士,徐阶。

新庶吉士们履任,照例,徐学士自然要跟他们谈经论道,谈古论今。

张居正在徐学士面前,显露出了无比的才华。

论道结束,庶吉士们散尽,徐学士唯独将张居正拉到了一边。他一脸严肃的问:“张太岳,你愿意做我的学生么?”

在大明的官场里,老师即靠山!顶头上司要张居正做他的学生,张居正怎么会不给面子?

于是乎,二十三岁的张居正,除了拥有庶吉士这个前途无量的官职,还拥有了一位官位显赫的老师:徐阶。

朝堂上,夏言跟严嵩斗的不可开交。张居正在翰林院中,却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不出意外,几年之后,张居正会调到外省,做个府同知或者知府。三年外任的履历过后,他会被调回京城,到六部做个郎中或者员外郎。然后苦巴巴的熬资格,等到头发白了的时候,至少也能混个六部堂官儿干干。运气好一点,还能入阁,做一任阁员。

如果是那样,大明将多一个庸庸碌碌的官僚。华夏将少一个千古名相。

历史没有如果!历史不容假设!

嘉靖二十九年,庚戌之变发生了!俺答汗轻轻松松打到了京郊。内阁首辅严嵩竟然说出了:“鞑靼人抢完就会走的。城外的百姓死一些无所谓。”这样的话!

张居正愤怒了!他以旁观者的目光,审视着大明的官场!吏治腐败,官员无能,百姓民不聊生。而高高再上的严首辅,竟然根本没把百姓的命当一回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