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我管好皇上,你管好司礼监

锦衣镇山河 肥胖的可乐 2500 字 12个月前

万历帝的拳头,狠狠的砸在了龙案上:“管朕?朕是九五之尊,太祖爷的血脉!两宫太后还健在呢!轮得着他张居正管朕么?”

张鲸道:“皇上息怒!奴婢要劝皇上一句。其实,内承运库多不多那四十五万贯铜钱,倒在其次。关键此事关系到皇上的权威!”

万历帝问:“你有什么法子,能让朕胜了张先生这一回?”

张鲸道:“皇上,法子嘛,奴婢暂时还没有。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万历帝叹了口气:“罢了!时辰不早了,摆驾坤宁宫。朕去皇后那儿用晚膳吧。”

万历帝来到坤宁宫。自大婚之后,李太后便把坤宁宫让给了王皇后居住。

见到王皇后,万历帝的心情好了许多。

晚膳上齐。万历帝到膳厅用膳。王皇后陪在他的身边,亲自为他斟酒布菜。

万历帝一言不发,埋头喝酒。王皇后天生聪慧,她看出万历帝心里有事。

她开口道:“皇上,如今咱大明国泰民安、四海升平。您怎么一脸愁容呢?”

万历帝喝了口闷酒,将今天白天发生的事,告诉了王皇后。

王皇后闻言,“扑腾”一声跪倒在地。

万历帝问:“你这是做什么?”

王皇后叩首道:“皇上!如果您为了给臣妾修建什么花园,跟朝廷的辅政大臣闹翻。那臣妾就成了褒姒、妲己之流!自古成由勤俭,败由奢。张先生这么做,也是为了皇上,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着想!”

万历帝怒道:“难道朕让宝泉局铸四十五万贯铜钱,给朕心爱的皇后修一座花园,就能让大明朝败亡不成?”

王皇后劝谏万历帝道:“皇上,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再说,四十五万贯钱差不多能换三十万两银子。不是小数目。寻常的百姓家,一年的吃穿用度不过三十两银子。修着一个花园,便要耗去一万户百姓一年的用度。这花园即便修成了,臣妾也不敢在里面赏花。”

权力会让人变得固执。固执的另一种说法,是独断专行。

张居正跟贺六说完了体己话,二人回到了内阁值房。

冯保建议张居正说:“张先生,我刚才跟王部堂商议了下。四十五万贯铜钱,若是流到市面上,肯定会出大事。不如这样。铸造以一当千的万历元宝。这样一来,四十五万贯,只需铸造四十五万枚即可。用铜量能够大大减少。”

大明制钱,分为三种。普通通宝,一枚即为一个大子儿。大通宝,一枚当十。重宝,一枚当百。纵观大明开国两百年,还从未铸造过当千的大额铜钱。

张居正摇头:“万历元宝?一枚当千?大明还没有过这样的先例。”

冯保连忙道:“咱万历朝新政最大的特点,不就是敢为天下先嘛。没有先例,开个先例就是了。皇上下旨铸钱充实内承运库的理由,是两宫太后赏馈臣子乏银。这四十五万枚万历元宝,进入内承运库后,可以禁止在市面流通,只供两宫太后赏馈臣子用。我的干儿子张鲸管着内承运库,这事儿,我跟他说便是。如此一来,户部的用铜量减少了。同时,这四十五万贯钱不在市面上流通,也不会影响粮价、布价、盐价。”

贺六用敬佩的目光看着自己的义弟。他心中感慨:冯保如今办事,可谓是面面俱到。他的法子,既给了皇上面子,又不会影响民生。

王国光在一旁道:“冯公公说的这个法子好得很。”

内阁的其他几位成员,张四维、王崇古、申时行、王锡爵亦是附议。

一个合情合理,两头兼顾的法子摆在张居正面前,张居正却没有采纳!

正在气头上的张居正,站起身来,对冯保斩钉截铁的说道:“此例不可开!”

冯保面露不悦:我刚才挖空心思琢磨出来的这个法子,已经算是万全之策了!你张先生却丝毫不给我面子?

冯保大声的说:“张先生,难道你非要惹得皇上龙颜大怒么?”

张居正眼睛瞪得如铜锣一般。他高声道:“我管好皇上,冯公公管好司礼监。咱们各司其职就是!我提醒冯公公,户部宝泉局铸钱事,不在司礼监的管辖之内!”

听到“我管好皇上”这五个字,张四维、王国光、王崇古、王锡爵、申时行皆是一阵沉默。他们只当是没听到张居正的这句大逆不道之言。纷纷回到自己的案牍前,忙自己的事去了。

冯保气的脸色铁青。直接摔门出了内阁值房。贺六见状,亦出了值房,追上了冯保。

贺六劝冯保:“你跟张先生置什么气?”